难忘军营那美妙的哒哒声
讲述人:公民武警报社 别庆林
1978年12月22日,是一个令人难忘的日子。这天下午,我们从河南省南阳县茶菴公社从军的77名新兵,在南阳火车站登上运兵专列,踏上了从军路。许多人抑制不住第一次乘火车就坐卧铺的激动,愉快地瞪大眼睛。傍晚6点半,到了《全国各地公民广播电台联播》韶光,车厢广播里传来主要新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2月18日至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决定把全党事情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当代化培植上来。作为新兵,我当时真的不知道这次全会会有这么主要,以至于它与我的军旅生涯息息相关,与共和国改革开放牢牢相连……
我们下了火车在漯河换乘大卡车跑了半夜,才到达位于黄泛区西华县的周口军分区独立营新兵连。紧张艰巨的两个月新训结束后,我和一批战友被分配到担负河南省五二农场监狱看押任务的二连。我们又被编成新兵排,投入更有针对性的岗前演习。伴随着连长崔书书每天宣读的西南边境前哨捷报,我们的演习激情亲切空前飞腾,大家争先恐后写请战书、决心书乃至血书,要求上沙场。这时,我们才创造,经由几个月的摸爬滚打尤其是战术演习,原来不太结实的斜纹军装膝盖、屁股、胳膊肘、肩头大都磨花了,有的烂成了洞;解放鞋就更不用提了,两脚后跟并拢处都磨坏了,有的前面还露出了脚趾头。
怎么办?衣服露个洞在当时可不是时尚而是寒碜,况且还是军装,更不能露出马脚。还是老兵有办法,新训班长崔正中教我们留一套较新绦卡冬装平时穿,把那套布军装当演习服用,老兵们拿起针线教我们缝衣服、补鞋子。几缕细线深藏,一枚银针闪耀,但纵然缝得如何仔细,补出来的军装还是很不规整。后来会电器安装的战友黄建明发明了用风湿膏贴在衣服反面破处应急的办法,被大家发扬光大了。可这终不是长法。
转机涌如今辅导员张宗国的爱人孙仙菊来队,嫂子不知从哪弄了台缝纫机,可算为大家救了急。于是我们穿破了的军装终于打上了都雅、整洁的补丁。我看嫂子实在忙不过来,还学着踩缝纫机补过裤子、匝过鞋垫呢。那时,我们都知道雷锋同道那句话:“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谁也没以为穿补丁衣服不好看,感到穿新衣服反而不清闲,穿洗得发白的旧军装显得艰巨朴素很光荣。小小的针线包,缝出的是传统,补出的是作风。
手工缝补的鞋子,不仅丢脸还不耐用。战友杨大典利用被批准回家取小提琴的机会,背回来一台补鞋机,一下子成了连里的宝贝。当他用拉小提琴的手为大家补一双双解放鞋时,那“哒哒哒”的声响,成了我们最喜好的动听的音乐。就这样,补鞋机和理发箱、工具箱一起,成了我们连的“三件宝”,杨大典也由于课余韶光热心为大家做事被评为“学雷锋前辈个人”。
到了第二年“五一”,我们领到了的确良新军装和能当军燕服穿的两用衬衣,打补丁军服才穿得少了。1982年,我们二连转隶武警,帽子上的红五星换成了国徽,大家穿上了上绿下蓝警服,后来又发了83式警服,直到1984年我提干后,军装才逐渐多了起来,再也不用把军服穿到打补丁了。
1988年8月1日,我被付与武警上尉警衔,不仅配发了四季常服、礼服、作训服、体能演习服,当年的解放鞋也变成了防滑迷彩鞋,后来又升级为皮鞋、体能演习鞋、夏冬作战靴,当年的布军装变成了却实耐用的多功能军服和毛料军装,军大衣也由棉大衣升级为活里活面的执勤短大衣、呢料大衣、羊绒大衣,穿都穿不完,放都放不下。常服连洗都不用自己洗了,老连队的补鞋机、缝纫机早已不见了踪影,而洗衣机、电熨斗、挂烫机则成了标配。
虽然,军营里再也见不到打补丁的军鞋了,然而,当年那补鞋机、缝纫机“哒哒哒”的机器织补声,还时常回响在我耳边,艰巨朴素的不雅观念也一贯根植在我的心里,提醒着我是若何一步一步走过这40年漫漫军旅路的,成为我生平宝贵的精神财富。
编辑:田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