蔽:小草也,形声字,原意为小草,由小草覆盖地面而延伸为遮住,粉饰。如:《史记-项羽本纪》:“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
由遮住又延伸为隐蔽,藏匿。如柳宗元的《黔之驴》:“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间窥之。”
“蔽”也延伸为概括。这里便是概括的意思。
思:从囟(xin第四声,新生婴儿头顶的囟门是打开的,一周岁后逐步闭合),从心,意为从头(囟指头顶)到内心的活动,即思想。
思也可作动词用,意为思考,如《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邪:形声字,从邑,从牙,牙亦声。“牙”本义为“犬齿”,特指大象突出嘴外的一对特大型犬齿。为野兽天生的武器。
“牙”与“邑”联合起来表示“一座突出于前方的城堡”。本义:突向海中的半岛型要塞。特指:山东琅邪(小半岛)。引申义:倾斜之形。“邪”常与“琅(狼)”组成双字词“琅邪”。
山东琅琊(即由狼牙讹变,狼牙指像狼尾巴一样的象牙)为古东海地名,公元前2460年-2430年古帝王“有巢氏”所都之处。琅邪山在山东胶南县。
当“邪”读成xie(第二声)时,指大襟斜掩。延伸为歪斜,不正当,邪恶等。如《贾子道术》:“方直不曲谓之正,反正为邪。”古代有名剑叫“莫邪”,这时的“邪”读作“ye(第二声)”.
中医范畴的“邪”指引起疾病的环境成分,如寒邪,风邪。“邪”还可以用作“斜”和“耶”的通假字。
全文理解为:
孔子说:“《诗三百》,用一句话来概括,便是:思想很纯洁!”
这章内容讲孔子对《诗经》的概括,点评。孔子认为:“不学《诗》,无以言”。在春秋期间,人际交往以及国家之间的外交过程中,常常用到《诗经》中的词句、典故。以是,不学《诗》切实其实就不会说话。
《诗经》中记载了大量历史事宜,是历史研究的主要资料,如个中的《燕燕》便是描述庄姜出嫁时的情景。
又如《绵》,个中有“古公亶父,来朝走马。率西水浒,至于岐下。爰及姜女,聿来胥宇。周原膴膴,堇荼如饴。爰始爰谋,爰契我龟,曰止曰时,筑室于兹。”这里就记载了周人从蛮夷杂居的地区迁往岐山脚下周原的历史事宜。
我们生活中常常利用的针言典故也都来源于《诗经》。如“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等。
以是孔子非常重视弟子们学习《诗》,他曾说:“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思天真”是孔子对《诗》的精简点评。
《诗经》《诗》是公民群众集体聪慧的结晶,表达了公民群众的“真脾气”,直抒胸臆,没有杂念。
在客不雅观效果上“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孔子评)。”司马迁在《屈原列传》里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后世文人常把《诗经》中的“风”和屈原的《离骚》作为当时诗歌的最高造诣,把它们合称为“风骚”。作品很精良可以称为“独领风骚”。
我们列举几首“思天真”的代表作品:
1,《诗》的第一篇:《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旁边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旁边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雎(ju)鸠,一种水鸟。关关是雎鸠的叫声。好逑:好(读第三声)的配偶!
个中的“逑”,是名词,读qiu(第三声),配偶的意思。如逑匹,逑耦,都是指配偶。寤寐求之即梦寐求之。
诗歌表达对窈窕淑女的追求,从辗转反侧的追求过程,到琴瑟友之的美好结局。非常浪漫,纯洁!
2,《诗经-郑风-褰裳》
子惠思我,褰裳涉溱。子不我思,岂无他人?狂童之狂也,且!
子惠思我,褰裳涉洧。子不我思,岂无他士?狂童之狂也,且!
褰(qian)裳:提起衣裳。溱和洧(wei)都是河的名字。溱水源于河南省密县,东南流会洧水(源自河南登封县阳城山),至西华县入颖水。
且:象形字,即男性生殖器,由“且”延伸出来的字都从“且”意,如“咀(含在口中品尝)”,“沮”,”具”等。
《史记》中的“且喜且怜之”,个中的“且”是“既”、“又”的意思,我们常见的“且行且珍惜”却有双重含义,一表示既然在一起就要珍惜,二表示女人对男人不忠的警告(珍惜你的“且”)。
本文中的“且”是指骂人的粗话,有“肏(cao,常被“操”替代)”的意思。现在对对方表示不服,不满也常用“且”,不过很多人会误写成“切”。
这首诗表现的更加直白:如果你会想我,就提裳涉水过来吧。如果你不想我,难道就没有别人想我了么?狂童,太狂了,且(粗话)!
《诗经》有十五国风,个中《郑风》21首诗歌中,这样的诗歌有15首之多,可能跟郑国的地理位置和风尚有关!
周宣王22年(公元前806年),封其弟姬友于郑(今陕西省华县),姬友便是郑桓公(郑姓的得姓开山祖师),犬戎攻破西周时,他和周幽王同时被杀,其子郑武公随平王东迁,并吞并了虢国和桧国的领土,沿袭旧号,命名新都为新郑(今河南新郑县)。
统治区域大概在现在的郑州,荥阳,登封,新郑一带,“郑风”便是这个区域的诗歌。
郑国与东周的王畿之地接壤,地处中原,文化较发达。郑国人创造了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新曲调,冲动大方活泼,抒怀细腻,较之迟缓凝重的雅乐,更受欢迎。
郑国有溱水和洧水,便于男女游览聚会,郑国还保留着男女自由恋爱的古老风尚,婚姻不雅观念比较开放。比如:郑国大臣蔡仲的女儿雍姬曾问她的妈妈:“父亲和丈夫哪个主要?”她妈妈答道:“父亲只能有一个,丈夫却每个男人都可以做”。
针言“人尽可夫”便是这样来的。可见,郑国人的男女不雅观念是比较大胆,开放的。
孔子曾说“郑声淫”,须要把稳的是“郑声”不是“郑风”,孔子说的“郑声淫”意为郑国的乐曲比较活泼轻松,不足严明。
南宋的理学大师朱熹故意曲解“郑声淫”,把“郑风”中的15首诗歌定为淫诗,存心很可恶。
除了男女情长,《诗经》中,表现忧国忧民的诗歌大概多,当年,周王室东迁后,一个周大夫回到故都镐京,追忆昔日繁华,而见到现在的满目苍凉,宫殿王城已成废墟,废墟上是郁郁葱葱的黍苗,不禁悲从中来,写下了《彼黍离离》:
彼黍(shu第三声)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央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黍之穗。行迈靡靡,中央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黍之实。行迈靡靡,中央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那糜子一行行地排列,那高粱结出粒儿来。缓慢地走着,心中难过,哽咽难言。理解我的人说我有忧闷,不理解我的人说我有所求。迢遥的苍天啊,这都是谁造成的呢?
曾经的宫殿被摧毁,残破不堪,有些地方被人种上了庄稼,墨客发出“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忧国忧民,欲哭无泪的悲愤之情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