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雁阵惊寒、鸿雁传书、鸿渐于陆、惊鸿照影、目送归鸿、哀鸿遍野等等等等,大雁的诗词是所有鸟中最多的,文化意象也最丰富,但这看似风光无限的明星光环下,藏着的是大雁几千年的血泪史。
我们来透过表象看实质。
大雁的头牌鸟明星地位至少在春秋期间就已经奠定了。那时候,人们就非常喜好大雁,把大雁作为宝贵的礼物。
比如古人最主要的婚姻大事,从媒人提亲到迎娶娶亲一共有六个环节,分别叫“纳采、问名、纳吉、纳徵、请期、亲迎”,除了纳徵,别的的五个环节都要用活大雁做礼物送给女方,叫“雁奠”。每次送的大雁或一只,或一对,总之把一对新人送入洞房,至少有五只大雁要做出捐躯。
但是,文献里明确说,先秦吃的六种野生鸟类“六禽”里,第一禽便是大雁。先秦对吃大雁也很有研究,说“雁宜麦”,便是说大雁肉要合营麦类食品一起吃。
不过,被吃得最多还只是一部分缘故原由,支撑起大雁头牌鸟明星的地位,还有古人为抓大雁、吃大雁开拓出来的各种“意义”。
这个问题你可不能问先秦人,更不能问先秦的普通百姓,给事物授予意义、弄弄玄虚向来是后代文人的事。从汉朝开始,文人们就为抓大雁吃大雁整出了一套又一套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意义”。
汇总起来便是:大雁有仁、义、礼、智、信的儒家美德,是君子的象征。以是要抓来在主要活动中作礼物,以及吃。
雁之仁:一队雁阵当中,壮年的大雁会照顾老弱病残,不抛弃伤病的大雁。
雁之义:雁一夫一妻,从一而终,失落偶的孤雁,每每到去世也不会再找别的伴侣,乃至会自尽殉情。金代元好问的“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死活相许”,便是为殉情的大雁写的。
“由于大雁有情有义、从一而终、失落偶殉情,以是把大雁抓来当结婚礼物”,对这种逻辑感到困惑的人想来也不会太少,晚唐时总算看到有人结娶亲就把大雁放生了。
不过放生当然不可能成为主流。但人们在抓不到大雁,或买不起大雁时,会用鹅来代替大雁,或者做木头雁、布偶雁来代替真大雁,这个雁的赝品倒是逐步成了主流,婚礼也就很少用活大雁了。这大概能让人在结婚时心里好受点。只是,这并不能减少人们吃大雁的爱好。
大雁除了仁、义之外,还有礼、智、信:
雁之礼:雁阵翱翔时会依序排成“一”字或“人”字,被称作“雁序”“鸿仪”。雁阵由老雁领头,小雁在中间,相互照料,既有等级差别,又协作有序,有儒家的礼仪风范。
雁之智:大雁当心性很高,安歇时,会派一两只大雁站岗放哨,一有风吹草动,就发出警报。
雁之信:雁是南北迁徙的候鸟,春天北往,秋日南来,顺时迁徙,从不爽期,被古人当做标志性物候。
说来也怪,古人也给鹤、喜鹊、燕子等鸟授予了特殊的文化意义,但是,人们对鹤、喜鹊、燕子多是爱护和保护,并不作为常用食材。但文化意义最丰富的大雁却一贯是古代主要的佃猎工具,是要抓来吃的,难道人们五行缺君子,得吃大雁补?
总之,人们对大雁既授予了最多的深情厚意,同时又激情亲切地捕捉猎杀端上餐桌,文化之雁和食用之雁彷佛能在人们心中无障碍切换。
不过,我不太随意马虎想象墨客们一边吃雁肉,一边写雁诗的场景,以是,姑且认为下面这些美妙的诗句,并不是墨客们吃着雁肉写出来的吧: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汉武帝刘彻)
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勃)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神。(范仲淹)
最怜霜月怀人夜,鸿雁声中独倚楼。(恽格)
夜闻归雁生相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
巫峡啼猿数行泪,衡阳归雁几封书。(高适)
“鸿雁传书寄相思”是人们非常熟习并喜好的大雁意象,这也是汉朝时给大雁添加的文化意象。
《汉书》记载,西汉汉武帝时,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了十九年。朝廷向匈奴要人,匈奴就说苏武去世了。后来苏武的一个从官想出一计,让朝廷青鸟使对匈奴说:汉天子在上林苑打猎,射下一只大雁,雁足上系着一封书信,写着苏武就在某个地方。匈奴这才放了苏武。
《汉书》:“教青鸟使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某泽中”。
从此往后,大雁便成了书信或音讯的代称,尤其是家中有亲人戍边的人,每到秋日大雁南飞之时,老例便要望雁寄情。
不过,除了小孩子,该当没人认为大雁能送信,以是鸿雁传书的故事该当不会增加人们射大雁的兴趣,但该当也不会减少人们射大雁吃雁肉的爱好。
作为最具文化意蕴的头牌鸟明星,大雁得到了墨客们最多的抒写,大雁的好诗美词数不胜数,但这些诗句很多都有一种哀伤的气质,最范例的是从《诗经·鸿雁》的“鸿雁于飞,哀鸣嗷嗷”中提炼出来的针言“哀鸿遍野”,用鸿雁来形容各处哀嚎呼号、流落失落所的灾民,莫非这便是古人猎雁时的真实写照?真是雁耶?人耶?人耶?雁耶?
南北路何长,中间万弋张。不知烟雾里,几只到衡阳。(唐陆龟蒙)
大雁怎么的仁义礼智信,又怎么的鸿雁传情,这都是文人的创造,对大雁来说,陆龟蒙这首诗才是它们的真实雁生。
科普一下古人抓活雁的技艺,想要活雁,就不能用弓箭射,古人是用弋射来抓活雁,他们在一个小的钝箭上绑上绳子,射出去后,绳子把雁缠住,大雁便飞不了。历史上弋射大雁图非常多,可见弋雁之盛,当然对大雁来说,这都是血泪史。
好在大雁的繁殖能力也不弱,一对大雁一个夏天总能孵出好几只小雁。以是虽然人们嗜吃大雁,但直到在二、三十年前,春、秋大雁迁徙之时还是常常能看到大雁浩浩荡荡飞过长空。
如今,由于大雁栖息地的毁坏,迁徙通道上的湿地湖泊被开拓,科技进步又供应了日月牙异的猎捕手段,大雁终于被保护起来了,成了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对普通人来说,现在能看到雁阵,纯属运气。
在古人的七十二候里,大雁的物候多达四个:小寒一候,雁北乡;雨水二候,候雁北;白露一候,鸿雁来;寒露一候,鸿雁来宾,是入物候最多的动物。可想而知,对古人来说,雁阵是很随意马虎看到的景象,每到现在这个时令,定是长空布雁影,昂首见飞鸿。
如果现在再编新的七十二物候,大雁该当入不了物候吧。
运气不足看不到雁阵惊寒的话,就看看图片上的雁阵吧。
大雁南飞
夕阳下一只北飞的大雁划过了碧波的湖面,归心似箭飞向远方的家乡。
末了,读一首最虐心的大雁词吧。金代元好问为殉情的大雁写的《雁丘词》:
问世间,情为何物,
直教死活相许?
天南地北双飞客,
老翅几次寒暑。
欢快趣,离去苦,
就中更有痴儿女。
君应有语:渺万里层云,
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
横汾路,寂寞当年箫鼓,
荒烟依旧平楚。
招魂楚些何嗟及,
山鬼暗啼风雨。
天也妒,未信与,
莺儿燕子俱黄土。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
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