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喷鼻香满路。
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
译文
像东风吹散千树繁花一样,又吹得烟火纷纭,乱落如雨。豪华的马车满路芳香。悠扬的凤箫声四处回荡,玉壶般的明月逐渐西斜,一夜鱼龙灯飞舞笑语喧哗。
美人头上都戴着亮丽的饰物,笑语盈盈地随人群走过,身上喷鼻香气飘洒。我在人群中探求她千百回,猛然一转头,不经意间却在灯火零落之处创造了她。
2
注释
⑴青玉案:词牌名。“案”读wan,第三声,与“碗”同音。
⑵元夕:阴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元宵节,此夜称元夕或元夜。
⑶“东风”句:形容元宵夜花灯繁多。花千树,花灯之多如千树着花。
⑷星如雨:指焰火纷纭,乱落如雨。星,指焰火。形容满天的烟花。
⑸宝马雕车:豪华的马车。
⑹“凤箫”句:指笙、箫等乐器演奏。凤箫,箫的美称。
⑺玉壶:比喻明月。亦可阐明为指灯。
⑻鱼龙舞:指舞动鱼形、龙形的彩灯,如鱼龙闹海一样。
⑼“蛾儿”句:写元夕的妇女装饰。蛾儿、雪柳、黄金缕,皆古代妇女元宵节时头上佩戴的各种装饰品。这里指艳服的妇女。
⑽盈盈:声音轻盈悦耳,亦指仪态娇美的样子。暗香:本指花喷鼻香,此指女性们身上散发出来的喷鼻香气。
⑾他:泛指第三人称,古时就包括“她”。千百度:千百遍。
⑿蓦然:溘然,猛然。
⒀阑珊:零落稀疏的样子。
3
赏析
农历正月十五为上元节,这日晚上称元夕,亦称元宵,元夜。我国古代有元夕不雅观灯的风尚。玉壶:指玉轮。鱼龙舞:指舞鱼灯、龙灯之类。这是一首别有寄托的词作。词人假借对一位厌恶热闹、自甘寂寞的女子的寻求,蕴藉地表达了自己的高洁志向和情怀.梁启超《艺蘅馆胡词选》云:“自怜幽独,伤心人别有怀抱。”其体会是可信的。词的上片,极写元夕灯火辉煌、歌舞繁盛的热闹景象。“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前一句写灯,后一句写焰火。上元之夜,满城灯火,就象一夜东风吹开了千树万树的繁花,满天的焰火闪动,又象是东风把满天星斗吹落。真是一片灯的海洋,焰火的天下,令人眼花缭乱。
“花千树”、“星如雨”,不仅写出了灯火之盛、之美,而且也给人热闹非凡的觉得,渲染出了节日的热烈气氛。“宝马雕车喷鼻香满路”,是写游人之盛。但这里紧张还是为了渲染气氛,以是,作者并没有对游人作详细描述,只是从整体印象上概括地勾勒了一笔。然而,游人如织、仕女如云的景象却已跃然纸上;末了三句描述歌舞之乐。节日的夜晚,一片狂欢景象,到处是笙箫齐鸣,到处是彩灯飞舞,人们在忘情地欢快着。
“一夜鱼龙舞”,写出了人们彻夜狂欢的情景。 下片写寻觅意中人的过程。“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不雅观灯看花”的妇女,头上戴着“蛾儿”、“雪柳”、“黄金缕”等装饰品,一个个打扮得花枝飘荡,整整洁齐,漂俊秀亮。她们一起笑语,带着清香,从词人面前走过,这里作者详细地描写了不雅观灯的游人,也是对上片“宝马雕车喷鼻香满路”描写的一个补充,同时,一个“去”字也暗传出对意中人的寻觅。在熙熙攘攘的游人中,他探求着,辩认着,一个个少女美妇从他面前过去了,可是,却没有一个人是他要探求的。那么他所要探求的意中人在哪里呢?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经由千百次的寻觅,终于在灯火冷落的地方创造了她。人们都在尽情的狂欢,陶醉在热闹场中,可是她却在热闹圈外;独自站在“灯火阑珊处”,充分显示了“那人”的分歧凡响和孤高。“众里寻她千百度”极写寻觅之苦,而“蓦然”二字则写出了创造意中人后的惊喜之情。这里作者以蕴藉的措辞,表现了人物内心的活动。
这首词先用大量笔墨渲染了元夕的热闹景象,末了溘然把笔锋一转,以生僻作结,形成了光鲜强烈的比拟。这种比拟,不仅造成了境界上的强烈反差,深化了全词的意境,而且很好地起到了加强突出人物形象的浸染。
灯火写得愈热闹,则愈显“那人”的孤高,人写得愈忘情,愈见“那人”的不同流俗。 全词便是通过这种强烈的比拟手腕,反衬出了一个自甘寂寞、独立不移、性情孤介的女性形象。作者写这样—个不肯随波逐流、自甘淡泊的女性形象,是有所寄托的。辛弃疾力主抗战,屡受排挤,但他矢志不移,宁肯过寂寞的闲居生活,也不肯与屈膝降服佩服派与世浮沉,这首词是他这种思想的艺术反响。“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顾,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历来也为人传诵。
清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这三句也是“古今之成大奇迹、大学问者”,一定经由三境界的第三境,并以此作比喻,对做学问、做人、成奇迹者,在经历了第一境界和第二境界之后,才能有所创造,自己所追寻的东西每每会在不经意的时候,没想到的地方涌现。
作者先容: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生平力主抗金。曾上《美芹十论》与《九议》,条陈战守之策。其词抒写力争规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激情亲切,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训斥;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古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柔媚之处。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见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带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