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 杨万里

空山一雨山溜急,漂流桂子松花汁。

土膏松暖都渗入,蒸出蕈花团戢戢。

戴穿落叶忽起立,拨开落叶百数十。

蕈子 〔宋〕  杨万里 空山一雨山溜急

蜡面黄紫光欲湿,酥茎娇脆手轻拾。

响如鹅掌味如蜜,滑似蒪丝无点涩。

伞不如笠钉胜笠,喷鼻香留齿牙麝莫及。

菘羔楮鸡避席揖,餐玉茹芝当却粒。

作羹不可疏一日,作腊仍堪贮盈笈。

[译文]

一场雨后,山中的溪流更加湍急,伴随着雨水冲刷下来的还有桂树和松树上的汁液。
泥土与松林都接管了雨水,滋养出一片片蕈菌。
溜达其间,帽檐低垂,在落叶堆中惊喜地创造了这些小精灵,拨开枯叶后竟然藏着成百朵蕈菌。
它们表面光滑如蜡,泛着微微的黄色光泽,菌柄娇嫩易折。
其风味与鹅肝媲美,质地犹如蒪菜般嫩滑,绝无丝毫苦涩。
比较之下,雨伞不敌笠帽,而笠帽的风头又被蕈菌抢尽。
蕈菌那令人陶醉的喷鼻香气,乃至超越了麝喷鼻香。
即便是菘羔、楮鸡这样的佳肴,在蕈菌面前也得退居其次,品尝蕈菌就像是享受着宝玉和灵芝般的滋味。
以蕈菌烹制羹汤,每天都不能省略;将之晾干保存,则能长期品味这份山野之珍。

[理解感悟]

杨万里的《蕈子》一诗,生动细腻地描述了雨后山林间蕈子(蘑菇)的成长、采摘及其美味,充满了对自然之美的赞颂和对生活情趣的热爱。

开篇“空山一雨山溜急,漂流桂子松花汁。
”便营造了一个雨后空山、溪水湍急的清新画面,雨水不仅滋润津润了大地,还带来了桂子与松花的喷鼻香气,预示着大自然的恩赐即将显现。
随后,“土膏松暖都渗入,蒸出蕈花团戢戢。
”描述了肥沃的土壤和温暖的景象匆匆使蕈子迅速成长,一朵朵蘑菇如团花般密集而生,展现了生命的奇迹和自然的繁荣。

“戴穿落叶忽起立,拨开落叶百数十。
”两句,墨客以生动的笔触描述了采摘蕈子的场景,仿佛能看到他拨开落叶,惊喜地创造浩瀚蘑菇的情景。
接着,“蜡面黄紫光欲湿,酥茎娇脆手轻拾。
”则细腻地刻画了蕈子的外不雅观与质感,其表面如蜡般光滑,色彩黄中带紫,光泽诱人;茎部则娇脆易折,需轻轻拾起,展现了蕈子的宝贵与可爱。

“响如鹅掌味如蜜,滑似蒪丝无点涩。
”这两句直接赞颂了蕈子的美味,其口感清脆如鹅掌,味道甘甜如蜜,且滑而不腻,无丝毫涩味。
这种对美食的细腻描述,让人不禁垂涎欲滴。
“伞不如笠钉胜笠,喷鼻香留齿牙麝莫及。
”则以比喻的手腕进一步强调了蕈子的独特之处,其形状虽不似伞或笠,但有其独特的魅力;其喷鼻香气更是浓郁持久,连宝贵的麝喷鼻香也难以比拟。

“菘羔楮鸡避席揖,餐玉茹芝当却粒。
”此句通过与其他美食的比拟,突出了蕈子的宝贵与美味。
即便是那些被视为珍馐的美味佳肴,在蕈子面前也要远而避之。
而“餐玉茹芝当却粒”则表达了墨客对蕈子的高度评价,认为它堪比仙家的玉食灵芝,足以让人忘怀凡尘俗食。

末了两句“作羹不可疏一日,作腊仍堪贮盈笈。
”总结了蕈子在日常生活中的主要性。
无论是作为羹汤的主料,还是制成腊肉储存起来,蕈子都是不可或缺的美味佳肴。
这不仅表示了墨客对蕈子的喜好之情,也表达了他对大略、自然、康健生活的神往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蕈子的生动描述和赞颂,展现了墨客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
它让我们在品味美食的同时,也能感想熏染到大自然的恩赐和生命的奇迹。

#夏日生活打卡季##古诗词佳作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