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是盛唐刘长卿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作品描述的是墨客送一位做判官(地方主座的僚属)的南方朋友赴军。
深厚的交情,倾注于这首情意依依的诗中。

【原文】

送李判官之润州①行营②

万里辞家事鼓鼙③,金陵④驿路楚⑤云西。

刘长卿唐诗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注释|翻译|赏析|讲解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注释】

1.润州:州名,在今江苏镇江市。

2.行营:主将出征驻扎之地。

3.事鼓鼙:从事军务。
鼓鼙,军用乐器。

4.金陵:一样平常指今江苏省南京市,但唐时把润州也称为金陵,这里即指润州。

5.楚:古代楚国,现在的湖北、湖南、江西、安徽等地。

【口语译文】

你离去家乡不远万里去从事军务,西去的云彩飘在金陵的路上。
江畔迷人的春色留不住你,青青的芳草也彷佛在为你送行。

【赏析】

润州,故治在今江苏镇江,距金陵附近,因此唐人也称润州为金陵。
墨客送一位做判官(地方主座的僚属)的南方朋友赴军,深厚的交情,倾注于这首情意依依的诗中。

前二句先写出分别之因与所到之地,首句句内倒装,应是“辞家万里事鼓鼙”,“万里”径置句首,突出此行迢迢,是为长离之别,为下文作了铺叙。
“事鼓鼙”,指从事军务,“金陵(润州)驿路”是驰马赴往所在,但并非目的地,只是临时驻扎的“行营”,还将连续奔赴“楚云西”,即安徽淮南一带,古属楚地。
而次句含示:将取道金陵行营

还将向西边的楚地进发。
不说楚地,而说“楚云”,意在明辞家“万里”之遥,透出墨客眺望远方,关怀朋侪征途迢迢的行程。
上二句意绪明白,就空间的迢遥叙写别意,末二句再从韶光角度向前一层,解释挥手匆匆。
“江春”有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之伤思。
“草色青青”含“萋萋满别情”式的意绪,触动“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情怀,这于作者,自所难免。
然而这里抛开送者之情,而着眼于别者之意。
既觑定行者,又不落言筌。
说“江春不肯留行客”彷佛它原来能留行客,而此番却故意“不留”了。
从军者别得急急,送别者却情思深深,希望再有个“劝君更进一杯酒”的小叙机会,各类情意,见于言外,因此,末句的“草色青青送马蹄”,既是指江春不仅家乡固有,而且,一眼望去,春色不尽、青青无际,将护送着朋侪伴其而去。
另一壁惜别、欲留的情意,也随着这无尽的青青草色展开,难舍难别的交情转化为青草对马蹄的留恋。

【作者先容】

刘长卿(约公元709—789年),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天宝进士。
青少年读书于嵩阳,天宝中进士及第。
肃宗至德年间任监察御史,后为长洲尉,因事贬潘州南巴尉。
上元东游吴越。
代宗大历中以检校祠部员外郎为转运使判官,任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诬贪赃,贬为睦州司马。
德宗朝任随州刺史,叛军李希烈攻随州,弃城出走,复游吴越,终于贞元六年之前。
因官终随州刺史,世称刘随州。
其诗气韵流畅,意境幽深,婉而多讽,以五言善于,称“五言长城”。
有《刘随州诗集》。
词存《谪仙怨》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