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择友须求三益;

克己宜守四箴。

此联讲的是交友之本,修身之道,奥妙借用了文籍中的名句,含意蕴藉,词华文雅,对仗工致,富有教益。

8副修身对联欲寡精神爽心宽福寿长

“三益”取自《论语·季氏》:“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即谨慎交友,须同正派的人、信实的人、见闻广博的人交友。
此为古人交友之道,即所谓“与善友交,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喷鼻香,即与之化矣。
”故清人张潮说:“有多闻直谅之友,谓之福。

“四箴”,顾名思义,为四句箴言。
宋人张方平以《礼记·曲礼》中的四句话作为修身克己的“四箴”:“傲不可长,欲不可纵,志不可满,乐不可极。
”傲长则看不到自己的不敷,欲纵则沉沦于酒色,志满则不思进取,乐极则生出悲哀。
这四句箴言可作为立身之理,不失落为处世交友之格言警句。

此联概括力很强,把深邃的哲理包含联内,让人过目不忘,深刻反省,时时警示自己,对付本日人们择友、修身仍有借鉴意义。

02

惜食惜衣非为惜财缘惜福;

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

此联选自清大臣、诗文家陈宏谋,载清代梁章钜《楹联丛话》。

上联的“惜”,为器重、爱惜之意。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养生》云:“生不可不惜,不可苟惜。
”清魏源《默觚·学篇三》:“志士惜年,贤人惜日,贤人惜时。
”上联说,惜食惜衣不单是为了惜钱财,更主要的缘由是为了惜福。
何谓“福”?《韩非子·解老》中说“全寿富贵之谓福。
”即是说,凡富贵寿考、康健安宁、吉庆快意、全备圆满皆谓之福,而寿则为福中之首。
惜食惜衣固然是必要的,惜福则更为主要。
而坚持“莫若啬”的原则,爱惜精神,器重生命,只管即便避免劳精操心和神智耗散,则是永久的惜福之道。

下联是讲若何对待名利和追求名利。
随着人类的进步,人的须要,不仅包括物质须要,即“利”的知足;也包括精神须要,即对道德名声的追求。
依赖自己的艰巨努力和正当路子,以义求利,以德求名,是无可厚非的,如能“计天下利,求万世名”则是值得称羡而效法的。
只是“求名求利但须求己莫求人。
”古人云:“恃人不如自恃”,“求诸人不如求诸己”,“人生万事须自为,跬步江山即寥廓”,这些都见告我们:依赖别人不如依赖自己;乞助别人不如依赖自身;人生涯着,统统事情都要靠自己努力去做,只要坚持不懈,一步一步地走,也能走出一片广阔的天地。

03

看庭前花着花落;

望天上云卷云舒。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着花落。
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这副对联是中国画家、美术教诲家刘海粟师长西席化用明清期间的两副对联而成。
一副出自《菜根谭》,原联为“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另一联是清康熙帝为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张英的双溪草堂题写的,原联为:“白鸟忘机,看天外云舒云卷;青山不老,任庭前花落花开。

上联是说,无论是受恩宠还是受屈辱,都泰然自若绝不动心,像看庭前花着花谢那样超然。
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有超脱的心境。

下联是说,拜别或者留下,退隐或者在仕都听其自然,如随天边的闲云时而聚拢时而伸展那样安闲。
“云卷云舒”隐含了“大丈夫能屈能伸”之慨。

04

当大怒时,少缓须臾,

俟心气和平,免却无穷烦恼;

处极难事,静思原委,

待精神贯注,自然有个权衡。

这是旧时的诫官联,但对今人教化心性、处事为人不无益处。

上联是说昔时夜怒时,随意马虎激动,失落去理智,这时应稍缓少焉,等到心气平和后,再理顺感情,这样才会避免缺点,免却无穷痛楚烦恼。
这是由于人的喜怒哀惧等情志活动不仅影响人的身心康健,而且有时也影响对是非的判断和人际关系的把握。
如宋代理学家邵雍《人贵有精神吟》所言:“怒以是为非,喜以非为是。
怒是善人疏(疏远),喜是小人比(紧靠)。
败国与亡家,鲜有不由此。

以是在大怒和狂喜时,千万不能失落去理智。
元代养生家李鹏飞有一首阐述大怒伤人和如何解怒的诗:“怒气激烈焰,焚来徒自伤。
触来勿与竞,事过心清凉。
”他劝诫人们争执发怒时切莫逞气使意较出一个你短我长,应主动避开,静待事过,“冷”处理问题。
上联的“少缓须臾,俟心气和平”与李氏的“触来勿与竞,事过心清凉”有异曲同工之妙,不失落为解怒的妙法。
果能如此,自然会免却无穷烦恼。

同样,下联是说处理大事、难事,也不能匆忙作出决议确定,要“静思原委”,弄清来龙去脉,然后“心神专注”,权衡损益轻重,自然有个法度。

05

欲寡精神爽;

心宽福寿长。

上联出自清代周希陶编撰的《重订增广》“欲寡精神爽,思多血气衰”。

人生涯着,欲念难免,诸如食欲、财欲、权欲等等。
但从修性养生的角度来说,则要把稳希望的适度。
明代养生学家也说:“珍五脏六腑之精,避七情六欲之伤,使精神日足,元气日充,方可延年益寿。
”可见,欲寡才能精神爽,纵欲必成灾。
清人金缨在《格言联璧》中作了进一步的概括: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
人之心境,多欲则忙,寡欲则闲。
人之心术,多欲则险,寡欲则平。
人之苦处,多欲则忧,寡欲则乐。
人之心气,多欲则馁,寡欲则刚。
总之欲寡才精神爽。

下联则强调要心宽。
烦恼易成疾,心宽可延年。
东晋玄门理论家、医学家葛洪曾指出:“常以宽泰自居,恬淡自守,则身形安静,磨难不干。
”清人郑不雅观应也说:“量之宽宏者寿”。
只有心怀宽阔,有容人的雅量,对事能提得起,放得下,方能增福添寿。

《重订增广》还辑有一联:少而寡欲颜常好,老不求官梦自闲。

06

世上本少全才;

人间尽多忙客。

此联是民国时湖南石门袁少枚自题“半闲园”的嵌字联。
全联为:半市半乡,半读半耕,半士半医,世上本少全才,故名曰半;闲吟闲咏,闲弹闲唱,闲斟闲酌,人间尽多忙客,而我独闲。

上、下联反复七次利用“半”“闲”两字,也便是七次嵌入“半闲”之园名,非常顺畅自然。
但不知是先有联,还是先有园。
上联紧张交待“半闲园”故名曰“半”的特独用意。
对付人们修身养性,保持生理平衡无疑是有益的。

下联突出“吟”“咏”“弹”“唱”“斟”“酌”的闲情逸趣,也是“独闲”的雅兴所在。
“闲,静也”,能体静心闲,悠然自得,保持达不雅观的心态,自然有益身心康健。
明人陈荩说得好:“人生得闲最是好事,闲正可以正心,闲正可以悔过,闲正可以积功,闲正可以向善,且返不雅观内照得于静中,自摄则七情六欲不烦制而敛迹。

这副对联阐述了两条极普通的道理:“世上本少全才”,“人间尽多忙客”,如果人们都领悟了这两条极普通的道理,世间也会减少许多烦恼,多一些生理平衡。
正如杭州灵隐寺联所言“人生哪能多快意,万事但求半称心”。

07

达人知足,一榻已自恬如;

昧者多求,万钟犹不满意。

本联选自清代石成金《传家宝·联瑾》。

“达人”,即通达道理与豁达豪放的人。
明代徐渭《自浦城进延平》诗:“循理称达人,险难亦何感。
”大意是说达人碰着危险和困难时,也不忧闷和哀戚。
“恬如”,安然、泰然。
上联谓通达道理而豁达豪放的人,在生活上纵然一榻之地也感到安然。
得亦不喜,失落亦不忧,处之泰然。
而不明道理而好贪求的人,纵然有丰富的粮食和优厚的俸禄,也不感到知足。
显然,前者常乐,后者多忧。

下面几副联语,同样也是劝人们要豁达,在物质生活上懂得知足,不要过分贪求:

良田万顷,不过日食三餐;

大厦千间,只有夜眠八尺。

——胡瑞芝《养正录》

多欲何穷,知足面前皆乐土;

我生有定,识时身外总浮云

——石成金《传家宝·联瑾》

岂可说无求,淡饭粗衣求便足;

还须知保命,乏酒缺色命才安。

——石成金《传家宝·联瑾》

08

惩忿窒欲

迁善改过。

此联选自朱熹《白鹿洞书院揭示》:“言忠信,行笃敬,惩忿窒欲,迁善改过,右修身之要。

上联出自《周易》:“君子以惩忿窒欲。
”惩,惩戒;窒,堵塞、抑制,遏止。
即克制愤怒,抑制情欲。
朱熹《感尚子平事》诗:“我亦比来知损益,只将惩窒度余生。
”俗谚说,怒是猛虎,欲是深渊。
故惩忿窒欲为历代圣哲先贤和养生家所重视。
曾国藩曾在《求阙斋日记·颐养》写道:“养生家之法,莫大于惩忿、窒欲、少食、多动8个字。

古人为什么如此重视克制愤怒?享寿87岁的清代学者、文学家俞樾说得言简意明:“君子以惩忿窒欲,此方治肝治肾。
多怒伤肝,多欲伤肾,惩之窒之,则肝木不致妄动,而肾水亦易繁殖矣。
”明代余继登《典故纪闻》中也说“人能惩忿窒欲,养以中和,自可延年。

下联语本《周易》:“君子以见善则迁,有过则改。
”三国魏王弼注曰:“迁善改过,益莫大焉。
”迁,迁移,转变。
即是要见善则迁,知过则改。
唐代陆贽亦有“惟以改过为能,不以无过为贵”的名言。

这些对联对今人的修身养性仍有莫大教益。

◎本文图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