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1506~1571)明代官员、散文家。字熙甫,又字开甫,别号震川,又号项脊生,汉族,江苏昆隐士。嘉靖十九年举人。会试落第八次,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学徒浩瀚,60岁方成进士,历长兴知县、顺德通判、南京太仆寺丞,留掌内阁制敕房,与修《世宗实录》,卒于南京。归有光与唐顺之、王慎中两人均崇尚内容翔实、笔墨朴实的唐宋古文,并称为嘉靖三大家。由于归有光在散文创作方面的极深成绩,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后人夸奖其散文为“明文第一”,著有《震川师长西席集》《三吴水利录》等。
庭有枇杷树,吾妻去世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归有光《项脊轩志》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项脊轩,旧南阁子也。——归有光《项脊轩志》
项脊生曰:蜀清守丹穴,利甲天下,其后秦天子筑女怀清台;刘玄德与曹操争天下,诸葛孔明起陇中。——归有光《项脊轩志》
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归有光《项脊轩志》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归有光《项脊轩志》
孺人中夜觉寝,匆匆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归有光《先妣事略》
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归有光《项脊轩志》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归有光《项脊轩志》
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归有光《项脊轩志》
年十六年来归。——归有光《先妣事略》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归有光《项脊轩志》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归有光《项脊轩志》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归有光《项脊轩志》
诸子姻戚,乘时奢僭,宫馆苑囿,极一时之盛。——归有光《沧浪亭记》
而太湖汪洋三万六千顷,七十二峰沉浸其间,则海内之奇不雅观矣。——归有光《吴山图记》
孺人之吴家桥则治木绵;入城则缉纑,灯火荧荧,每至夜分。——归有光《先妣事略》
外祖不二日使人问遗。——归有光《先妣事略》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归有光《项脊轩志》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每每而是。——归有光《项脊轩志》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归有光《项脊轩志》
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归有光《项脊轩志》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打门扉曰:儿寒乎?——归有光《项脊轩志》
吾从板皮毛为应答。——归有光《项脊轩志》
自予初识贞甫,时贞甫年甚少,读书马鞍山宝塔之偏。——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母曰:吾见人家读书,如捕风影,期望青紫,万不得一。——归有光《张悛改传》
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归有光《项脊轩志》
其后六年,吾妻去世,室坏不修。——归有光《项脊轩志》
婢,魏孺人媵也。——归有光《寒花葬志》
回思是时,奄忽便已十年。——归有光《寒花葬志》
婢初媵时,年十岁,垂双鬟,曳深绿布裳。——归有光《寒花葬志》
一日天寒,爇火煮荸荠熟,婢削之盈瓯,予入自外,取食之,婢持去不与。——归有光《寒花葬志》
魏孺人笑之。——归有光《寒花葬志》
孺人每令婢倚几旁饭,即饭,目眶冉冉动,孺人又指予以为笑。——归有光《寒花葬志》
吁,可悲也已!
——归有光《寒花葬志》
先妣周孺人,弘治元年仲春二十一日生。——归有光《先妣事略》
嘉靖丁酉五月四日去世。——归有光《寒花葬志》
葬虚丘。——归有光《寒花葬志》
事我而不卒,命也夫!
——归有光《寒花葬志》
其后二年,余久卧病无聊,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归有光《项脊轩志》
然自后余多在外,不常居。——归有光《项脊轩志》
孺人卒,母何孺人亦卒。——归有光《先妣事略》
周氏家有羊狗之痾。——归有光《先妣事略》
舅母卒,四姨归顾氏,又卒,去世三十人而定。——归有光《先妣事略》
惟外祖与二舅存。——归有光《先妣事略》
孺人去世十一年,大姊归王三接,孺人所许聘者也。——归有光《先妣事略》
十二年,有光补学官弟子,十六年而有妇,孺人所聘者也。——归有光《先妣事略》
期而抱女,抚爱之,益念孺人。——归有光《先妣事略》
中夜与其妇泣,追惟一二,仿佛如昨,馀则茫然矣。——归有光《先妣事略》
世乃有无母之人,天乎?——归有光《先妣事略》
且命已至此,何以书为?——归有光《张悛改传》
悛改涕泣长跪,曰:亡父以此命鸿,且去世,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归有光《张悛改传》
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归有光《张悛改传》
与其兄种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归有光《张悛改传》
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由由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归有光《张悛改传》
兄为里长,里多亡命,输纳无所出。——归有光《张悛改传》
每年末,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归有光《张悛改传》
悛改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归有光《张悛改传》
县吏怪其意气,方授杖,辄止之,曰:而何人者?——归有光《张悛改传》
悛改曰:里长,实诗人也。——归有光《张悛改传》
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归有光《张悛改传》
弱冠,授徒他所。——归有光《张悛改传》
岁归省三四,敝衣草履,徒步来回,为其母具酒食,兄弟酣笑,以为大乐。——归有光《张悛改传》
悛改视豪势,眇然不为意。——归有光《张悛改传》
吴中子弟多轻儇,冶鲜好衣服,相聚拢,以亵语戏笑,悛改统统不省。——归有光《张悛改传》
与之语,不答。——归有光《张悛改传》
议论古今,意气年夜方。——归有光《张悛改传》
酒酣,大声曰:宰天下竟何如?——归有光《张悛改传》
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归有光《张悛改传》
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悛改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归有光《张悛改传》
悛改为文,博雅而有奇气,人无知之者。——归有光《张悛改传》
予尝以示吴纯甫,纯甫好奖士类,然个中所容许者,不过一二人,顾独称悛改。——归有光《张悛改传》
悛改之卒也,纯甫买棺葬焉。——归有光《张悛改传》
归子曰:余与悛改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归有光《张悛改传》
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归有光《张悛改传》
笑骂纷集,殊不为意。——归有光《张悛改传》
其自傲如此。——归有光《张悛改传》
以悛改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归有光《张悛改传》
沦没至此,天可问邪?——归有光《张悛改传》
世之乘时得势,意气扬扬,自谓己能者,亦可以省矣。——归有光《张悛改传》
语曰:丛兰欲茂,秋风败之。——归有光《张悛改传》
余悲悛改之去世,为之叙列其事。——归有光《张悛改传》
悛改家在新洋江口,风雨之夜,江涛有声,震撼数里。——归有光《张悛改传》
野老相语,以为悛改不亡云。——归有光《张悛改传》
余妻之曾大父王翁致谦,宋丞相魏公之后。——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自大名徙宛丘,后又徙馀姚。——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元至顺间,有官平江者,因家昆山之南戴,故县人谓之南戴王氏。——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翁为人倜傥奇伟,吏部左侍郎叶公盛、大理寺卿章公格一时名德,皆相友善,为与连姻。——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成化初,筑室百楹于安亭江上,堂宇闳敞,极幽雅之致,题其扁曰世美。——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四明杨太史守阯为之记。——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嘉靖中,曾孙某以逋官物粥于人。——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余适读书堂中,吾妻曰:君在,不可使人顿有《黍离》之悲。——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余闻之,固已恻然,然亦自爱其居闲靓,可以避俗嚣也。——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乃谋质金以偿粥者,不敷,则岁质贷。——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五六年,始尽雠其直。——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安亭俗呰窳而田恶。——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先是县人争以不利阻余,余称孙叔敖请寝之丘、韩献子迁新田之语以为言,众莫不笑之。——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余于家事,未尝訾省。——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吾妻终亦不以有无告,但督僮奴拓荒菜,岁苦旱而独收。——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每稻熟,先以为吾父母酒醴,乃敢尝酒。——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获二麦,以为舅姑羞酱,乃烹饪。——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敬拜、来宾、婚姻、赠遗无所失落,姊妹之无依者悉来归,四方学者馆饩莫不得所。——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有遘悯不得意者,终默默未尝有所言也。——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以余好书,故家有零落篇牍,辄令里媪访求,遂置书无虑数千卷。——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庚戌岁,余落第出都门,从陆道旬日至家。——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时芍药花盛开,吾妻具酒相问劳。——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余谓:得无有所恨耶?——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曰:方共采药鹿门,何恨也?——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长沙张文隐公薨,余哭之恸,吾妻亦泪下,曰:世无知君者矣!
——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然张公负君耳!
——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辛亥五月晦日,吾妻卒,实张文隐公薨之明年也。——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后三年,倭奴犯境,一日抄掠数过,而宅不毁,堂中书亦无恙。——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然余遂居县城,岁几次再三至而已。——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辛酉清嫡,率子妇来省祭,留修圮坏,居久之不去。——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一日,家君燕坐堂中,暗澹谓余曰:其室在,其人亡,吾念汝妇耳!
——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余退而伤之,述其事,以为《世美堂后记》。——归有光《世美堂后记》
余少好读司马子长书,见其感慨激烈、愤郁不平之气,勃勃不能自抑。——归有光《陶庵记》
以为君子之处世,轻重之衡,常在于我,决不当以一时之所遭,而身与之迁徙高下。——归有光《陶庵记》
设不幸而处其穷,则以是平其心志、怡其脾气者,亦必有其道。——归有光《陶庵记》
何至如闾巷小夫,一烦懑志,悲怨干瘪之意动于眉眦之间哉?——归有光《陶庵记》
盖孔子亟美颜渊,而责子路之愠见,古之难其人久矣。——归有光《陶庵记》
已而不雅观陶子之集,则其平淡冲和,潇洒脱落,悠然势分之外,非独不困于穷,而直以穷为娱。——归有光《陶庵记》
百世之下,讽咏其词,融融然尘查俗垢与之俱化。——归有光《陶庵记》
信乎古之善处穷者也。——归有光《陶庵记》
推陶子之道,可以进于孔氏之门。——归有光《陶庵记》
而世之论者,徒以元熙易代之间,谓为大节,而不究其安命乐天之实。——归有光《陶庵记》
夫贫苦迫于外,饥寒憯于肤,而脾气不挠,则于晋、宋间,真如蚍蜉聚散耳。——归有光《陶庵记》
昔虞伯生慕陶,而并诸邵子之间。——归有光《陶庵记》
予不敢望于邵而独喜陶也,予又今之穷者,扁其室曰陶庵云。——归有光《陶庵记》
昔吾亡妻,能孝于吾父母,友于吾女兄弟,知夫人之能教也。——归有光《祭外姑文》
粗食之养,未尝不甘,知夫人之俭也;婢仆之御,未尝有疾言厉色,知夫人之仁也。——归有光《祭外姑文》
癸巳之岁,秋冬之交,忽遘危疾,气息掇掇,犹日念母,扶而归宁。——归有光《祭外姑文》
疾既大作,又扶以东。——归有光《祭外姑文》
沿流二十里,如不能至。——归有光《祭外姑文》
十月庚子,将绝之夕,问酒保曰:二鼓矣?——归有光《祭外姑文》
闻户外风淅淅,曰:天寒,风且作,吾母其不能来乎?——归有光《祭外姑文》
吾其不能待乎?——归有光《祭外姑文》
颠危困顿,临去世垂绝之时,母子之情何如也!
——归有光《祭外姑文》
甲午、丙申三岁中,有光应有司之贡,驰走二京,提携二孤,属之外母。——归有光《祭外姑文》
夫人抚之,未尝不泣。——归有光《祭外姑文》
自是每见之必泣也。——归有光《祭外姑文》
及今儿女几有成矣,夫人奄忽长逝。——归有光《祭外姑文》
闻讣之日,有光寓松江之上,相去百里,戴星而往,则就木矣。——归有光《祭外姑文》
吾妻当夫人之生,即以遗夫人之悲,而去世又无以悲夫人。——归有光《祭外姑文》
夫人五女,抚棺而泣者,独无一人焉。——归有光《祭外姑文》
今兹岁輤车将次于墓门。——归有光《祭外姑文》
去世者有知,母子相聚,复已三年也。——归有光《祭外姑文》
子问居长洲之甫里,余女弟婿也。——归有光《花史馆记》
余时过之,泛舟吴淞江,游白莲寺,憩安隐堂,想天随师长西席之高风,相与慨然太息。——归有光《花史馆记》
而子问必挟《史记》以行。——归有光《花史馆记》
余少好是书,以为自班孟坚已不能尽知之矣。——归有光《花史馆记》
独子问以余言为然。——归有光《花史馆记》
间岁不见,见必问《史记》,语不及他也。——归有光《花史馆记》
会其堂毁,新作精舍,名曰花史馆。——归有光《花史馆记》
盖植四季花木于庭,而庋《史记》于室,日讽诵个中,谓人生如是足矣,当无营于世也。——归有光《花史馆记》
夫四季之花木,在于天地运转、古今代谢之中,其渐积岂有异哉!
——归有光《花史馆记》
人于天地间,独患其不能在事之外,而不知止耳。——归有光《花史馆记》
静而处其外,视天地间万事,如庭中之花,开谢于吾前而已矣。——归有光《花史馆记》
自黄帝迄于太初,高下二千余年,吾静而不雅观之,岂不犹四季之花也哉!
——归有光《花史馆记》
吾与子问所共者,百年而已。——归有光《花史馆记》
百年之内,视二千余年,不啻一瞬。——归有光《花史馆记》
而以其身为己有,营营而不知止,又安能不雅观世如《史》、不雅观《史》如花也哉!
——归有光《花史馆记》
余与子问言及此,抑亦进于史矣。——归有光《花史馆记》
遂书之以为记。——归有光《花史馆记》
嘉靖辛卯,余自南都下第归,闭门扫轨,朋旧少过。——归有光《尚书别解序》
家无闲室,昼居于内,日抱小女儿以嬉;儿欲睡,或乳于母,即读尚书。——归有光《尚书别解序》
儿亦爱弄书,见书,辄以指循行,口作声,若甚解者。——归有光《尚书别解序》
故余读常不废,时有所见,用著于录。——归有光《尚书别解序》
意到即笔不得留,前人所谓兔起鹘落时也。——归有光《尚书别解序》
无暇为文章,留之箱筥,以备温故。——归有光《尚书别解序》
章分句析,有古之诸家在,不敢以比拟,号曰别解。——归有光《尚书别解序》
余尝谓不雅观书,若画工之有画耳、目、口、鼻,大、小、肥、瘠,无不似者,而人见之,不以为似也。——归有光《尚书别解序》
其必有得其形而不得其神者矣。——归有光《尚书别解序》
余之读书也,不敢谓得其神,乃故意于以神求之云。——归有光《尚书别解序》
人有置瓯道旁,倾侧坠地,瓯已败。——归有光《瓯喻》
其人方去之,适有持瓯者过,其人亟拘执之,曰:尔何故败我瓯?——归有光《瓯喻》
因夺其瓯,而以败瓯与之。——归有光《瓯喻》
市人多右先败瓯者,持瓯者竟不能直而去。——归有光《瓯喻》
败瓯者向不见人,则去矣。——归有光《瓯喻》
持瓯者不幸值之,乃以其全瓯易其不全瓯。——归有光《瓯喻》
事之变如此,而彼市人亦失落其本心也哉!
——归有光《瓯喻》
及予娶王氏,与贞甫之妻为兄弟,时时过内家相从也。——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予尝入邓尉山中,贞甫来共居,日游虎山、西崦,高下诸山,不雅观太湖七十二峰之胜。——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嘉靖二十年,予卜居安亭。——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安亭在吴淞江上,界昆山、嘉定之壤,沈氏世居于此。——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贞甫因此益敦睦,以笔墨往来无虚日。——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以予之穷于世,贞甫独相信,虽一字之疑,必过予校勘,而卒以予之言为然。——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盖予屏居江海之滨,二十年间,去世丧忧患,颠倒狼狈,众人之所嗤笑。——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贞甫了不以人之说而有动于心,以与之高下。——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至于一时富贵翕吓,众所不雅观骇,而贞甫不予易也。——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士当不遇时,得人一言之善,不能忘于心,予何以得此于贞甫耶?——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此贞甫之没,不能不为之恸也!
——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贞甫为人伉厉?——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喜自润色。——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介介自持,非其人,未尝假以词色。——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遇事,冲动大方僵仆无所避。——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尤好不雅观古书,必之名山及浮屠、老子之宫。——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所至扫地焚喷鼻香,图书充几。——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闻人有书,多方求之,手自缮写,至数百卷,现代有科举速化之学,皆以通经学古为迂。——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贞甫独于书知好之如此,盖方进于古而未已也。——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不幸而病,病已数年,而为书益勤。——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予甚畏其志,而忧其力之不继,而竟以病去世。——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初,予在安亭,无事每过其精庐,啜茗论文,或至竟日。——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及贞甫没,而予复往,又经兵燹之后,独徘徊无所之,益使人有荒江寂寞之叹矣。——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贞甫讳果,字贞甫。——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娶王氏,无子,养女一人。——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有弟曰善继、善述。——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其卒以嘉靖三十四年七月日,年四十有二。——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即以是年某月日,葬于某原之先茔。——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可悲也已!
——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铭曰:天乎命乎不可知,其志之勤而止于斯!
——归有光《沈贞甫墓志铭》
积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归有光《项脊轩志》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堦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迈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归有光《项脊轩志》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归有光《项脊轩志》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每每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归有光《项脊轩志》
欲食乎?——归有光《项脊轩志》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归有光《项脊轩志》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归有光《项脊轩志》
逾年生女淑静,淑静者大姊也;期而生有光;又期而生女子,殇一人,期而不育者一人;又逾年生有尚,妊十仲春;逾年,生淑顺;一岁,又生有功。——归有光《先妣事略》
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曰: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归有光《沧浪亭记》
尝登苏州之台,望五湖之渺茫,群山之苍翠,太伯、虞仲之所建,阖闾、夫差之所争,子胥、种、蠡之所经营,今皆无有矣。——归有光《沧浪亭记》
由是好事者绘《吴山图》以为赠。——归有光《吴山图记》
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昔苏子瞻称韩魏公去黄州四十馀年而思之不忘,至以为《思黄州》诗,子瞻为黄人刻之于石。——归有光《吴山图记》
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归有光《吴山图记》
太湖,东南巨浸也,广五百里,群峰出于波涛之间以百数。——归有光《宝界山居记》
而重涯别坞,深谷曲隈,无非仙灵之所栖息。——归有光《宝界山居记》
天下之山,得水而悦,水或束隘迫狭,不敷以尽山之奇;天下之水,得山而止,山或孤孑卑稚,不敷以极水之趣。——归有光《宝界山居记》
太湖漭淼澒洞,沉浸诸山,山多而湖之水足以贮之。——归有光《宝界山居记》
意惟外洋绝岛胜是,中州无有也。——归有光《宝界山居记》
故凡奔涌屏列于湖之滨者,皆挟湖以为胜。——归有光《宝界山居记》
自锡山过五里湖,得宝界山,在洞庭之北、夫椒、湫山之间,仲山王师长西席居之。——归有光《宝界山居记》
师长西席蚤岁弃官,而其子鉴始登第,亦告归,家庭间日以诗画自娱。——归有光《宝界山居记》
因长洲陆君,来请予为山居之记。——归有光《宝界山居记》
余未珍宝界也,尝读书万峰山,尽得湖滨诸山之景。——归有光《宝界山居记》
虽面势不同,无不挟湖以为胜,而马迹长兴,每每在残霞落照之间,则所谓宝界者,庶几看见之。——归有光《宝界山居记》
昔王右丞辋川别墅,其诗画之妙,至今可以想见其处。——归有光《宝界山居记》
仲山之居,岂减华子冈、欹湖诸奇胜?——归有光《宝界山居记》
而千里湖山,岂蓝田之所有哉?——归有光《宝界山居记》
摩诘清思逸韵,出尘壒之外。——归有光《宝界山居记》
而天宝之末,顾不能自引决,以濡羯胡之腥膻。——归有光《宝界山居记》
以此知士大夫出处有道,一失落足遂不可浣,如摩诘,令人千载有遗恨也。——归有光《宝界山居记》
今仲山父子嘉遁于明时,何可及哉!
——归有光《宝界山居记》
何可及哉!
——归有光《宝界山居记》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归有光《杏花书屋记》
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归有光《杏花书屋记》
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归有光《杏花书屋记》
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异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归有光《杏花书屋记》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于金陵。——归有光《杏花书屋记》
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归有光《杏花书屋记》
如是数年,始获安居。——归有光《杏花书屋记》
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于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揭之楣间,周环艺以花果竹木。——归有光《杏花书屋记》
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归有光《杏花书屋记》
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归有光《杏花书屋记》
登其室,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归有光《杏花书屋记》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归有光《杏花书屋记》
现代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归有光《杏花书屋记》
此世俗不忘于荣名者为然。——归有光《杏花书屋记》
公以言事忤天子,间关岭海十馀年,所谓铁石心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归有光《杏花书屋记》
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归有光《杏花书屋记》
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归有光《杏花书屋记》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归有光《杏花书屋记》
孺允兄弟虽蠖屈于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归有光《杏花书屋记》
《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归有光《杏花书屋记》
吾于周氏见之矣!
——归有光《杏花书屋记》
余尝读白乐天《江州司马厅记》,言自武德以来,庶官以便宜制事,皆非其初设官之制,自五大都督府,至于上中下那司马之职尽去,惟员与俸在。——归有光《顺德府通判厅记》
余以隆庆二年秋,自吴兴改倅邢州,明年夏五月莅任,实司那之马政,今马政无所为也,独承奉太仆寺高下公文而已。——归有光《顺德府通判厅记》
所谓司马之职尽去,真如乐天所云者。——归有光《顺德府通判厅记》
而乐天又言:江州左匡庐,右江、湖,土高气清,富有佳境,守土臣不可不雅观游,惟司马得从容山水间,以足为乐。——归有光《顺德府通判厅记》
而邢,古河内,在太行山麓,《禹贡》衡津、大陆,并其境内。——归有光《顺德府通判厅记》
太史公称邯郸亦漳、河间一都会,其谣俗犹有赵之风,余夙欲览不雅观其山川之美,而日闭门不出,则乐天所得以养志忘名者,余亦无以有之。——归有光《顺德府通判厅记》
然独爱乐天襟怀夷旷,能自适,现其所为诗,绝不类古迁谪者,有无聊不平之意。——归有光《顺德府通判厅记》
则所言江州之佳境,亦偶寓焉耳!
——归有光《顺德府通判厅记》
虽徽江州,其有不得意者哉?——归有光《顺德府通判厅记》
余自夏来,忽已秋中,颇能以书史自误。——归有光《顺德府通判厅记》
顾街内无精庐,治一土室,而户西向,寒风烈日,霖雨飞霜,无地可避。——归有光《顺德府通判厅记》
几榻亦不能具。——归有光《顺德府通判厅记》
月得俸黍米二石。——归有光《顺德府通判厅记》
余南人,不惯食黍米,然休休焉自谓识时知命,差不愧于乐天。——归有光《顺德府通判厅记》
因诵其语以为《厅记》。——归有光《顺德府通判厅记》
使乐天有知,亦以谓千载之下,乃有此同道者也。——归有光《顺德府通判厅记》
张悛改,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隐士。——归有光《张悛改传》
悛改少读书,敏慧绝出。——归有光《张悛改传》
古经中疑义,群弟子屹屹未有所得,悛改随口而应,若素了然。——归有光《张悛改传》
性方简,无文饰。——归有光《张悛改传》
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归有光《张悛改传》
同舍生夜读,倦睡去,悛改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归有光《张悛改传》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归有光《项脊轩志》
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归有光《项脊轩志》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归有光《项脊轩志》
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归有光《项脊轩志》
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异日汝当用之!
——归有光《项脊轩志》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归有光《项脊轩志》
方二人之昧昧于一隅也,世何足以知之,余区区处败屋中,方扬眉、瞬目,谓有奇景。——归有光《项脊轩志》
人知之者,其谓与坎井之蛙何异?——归有光《项脊轩志》
余既为此志,后五年,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归有光《项脊轩志》
吾妻归宁,述诸小妹语曰:闻姊家有阁子,且何谓阁子也?——归有光《项脊轩志》
孺人不忧米盐,乃劳苦若不谋夕。——归有光《先妣事略》
冬月炉火炭屑,使婢子为团,累累暴阶下。——归有光《先妣事略》
室靡弃物,家无闲人。——归有光《先妣事略》
儿女大者攀衣,小者乳抱,手中纫缀不辍。——归有光《先妣事略》
户内洒然。——归有光《先妣事略》
遇僮奴有恩,虽至棰楚,皆不忍有后言。——归有光《先妣事略》
吴家桥岁致鱼蟹饼饵,率大家得食。——归有光《先妣事略》
家中人闻吴家桥人至,皆喜。——归有光《先妣事略》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入学,每阴风小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归有光《先妣事略》
有功之生也,孺人比乳他子加健。——归有光《先妣事略》
然数颦蹙顾诸婢曰:吾为多子苦!
——归有光《先妣事略》
老妪以杯水盛二螺进,曰:饮此,后妊不数矣。——归有光《先妣事略》
孺人举之尽,喑不能言。——归有光《先妣事略》
正德八年五月二十三日,孺人卒。——归有光《先妣事略》
诸儿见家人泣,则随之泣。——归有光《先妣事略》
然犹以为母寝也,伤哉!
——归有光《先妣事略》
于是家人延画工画,出二子,命之曰:鼻以上画有光,鼻以下画大姊。——归有光《先妣事略》
以二子肖母也。——归有光《先妣事略》
孺人讳桂。——归有光《先妣事略》
外曾祖讳明。——归有光《先妣事略》
外祖讳行,太学生。——归有光《先妣事略》
母何氏,世居吴家桥,去县城东南三十里;由千墩浦而南,直桥并小港以东,居人环聚,尽周氏也。——归有光《先妣事略》
外祖与其三兄皆以资雄,敦尚简实;与人姁姁说村落中语,见子弟甥侄无不爱。——归有光《先妣事略》
余同年友魏君用晦为吴县,未及三年,以高第召入为给事中。——归有光《吴山图记》
君之为县,有惠爱,百姓扳留之,不能得,而君亦不忍于其民。——归有光《吴山图记》
夫令之于民,诚重矣。——归有光《吴山图记》
令诚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泽而有荣也;令诚不贤也,其地之山川草木,亦被其殃而有辱也。——归有光《吴山图记》
君于吴之山川,盖增重矣。——归有光《吴山图记》
异时吾民将择胜于岩峦之间,尸祝于宝塔、老子之宫也,固宜。——归有光《吴山图记》
而君则亦既去矣,何复惓惓于此山哉?——归有光《吴山图记》
然后知贤者于其所至,不独使其人之不忍忘而已,亦不能自忘于其人也。——归有光《吴山图记》
君今去县已三年矣。——归有光《吴山图记》
一日,与余同在内庭,出示此图,展玩太息,因命余记之,噫!
——归有光《吴山图记》
君之于吾吴有情如此,如之何而使吾民能忘之也!
——归有光《吴山图记》
浮屠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归有光《沧浪亭记》
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归有光《沧浪亭记》
余曰: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吴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外戚孙承祐,亦治园于其偏。——归有光《沧浪亭记》
迨淮海纳土,此园不废。——归有光《沧浪亭记》
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末了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归有光《沧浪亭记》
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归有光《沧浪亭记》
夫古今之变,朝市改易。——归有光《沧浪亭记》
庵与亭作甚者哉?——归有光《沧浪亭记》
虽然,钱镠因乱攘窃,保有吴越,国富兵强,垂及四世。——归有光《沧浪亭记》
而子美之亭,乃为释子所钦重如此。——归有光《沧浪亭记》
可以见士之欲垂名于千载,不与其澌然而俱尽者,则有在矣。——归有光《沧浪亭记》
文瑛读书喜诗,与吾徒游,呼之为沧浪僧云。——归有光《沧浪亭记》
吴、长洲二县,在郡治所,分境而治。——归有光《吴山图记》
而郡西诸山,皆在吴县。——归有光《吴山图记》
其最高者,穹窿、阳山、邓尉、西脊、铜井。——归有光《吴山图记》
而灵岩,吴之故宫在焉,尚有西子之遗迹。——归有光《吴山图记》
若虎丘、剑池及天平、尚方、支硎,皆胜地也。——归有光《吴山图记》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归有光《项脊轩志》
百年迈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归有光《项脊轩志》
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归有光《项脊轩志》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归有光《项脊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