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后汉书》本传,赵壹身长九尺,高大魁梧,“美须豪眉”,为人傲岸。跟许多才华出众、个性挺立的人一样,赵壹“恃才倨傲”,数次开罪乡里权贵,险些遭遇不测,后来得到一位朋侪的帮助才摆脱了困境。获救之后,赵壹给这位朋侪写了一封表示感谢的信。信中他表示,不敢明确地把造成他危险困苦田地的人和事逐一明白隧道出。——大概他也无法说得清楚,由于像他这样的个性,招致的敌对面一定很多,可能有点像后来“众人皆欲杀”的李白。故只能在信的末端附上这篇《穷鸟赋》以表达他身处困境之中的焦虑和获救之后的戴德之情。
《穷鸟赋》全文如下:
有一穷鸟,戢翼原野。罼网加上,机穽不才。前见苍隼,后见驱者。缴弹张右,羿子彀左。飞丸激矢,交集于我。思飞不得,欲鸣不可。昂首畏触,摇足恐堕。内独怖急,乍冰乍火。幸赖大贤,我矜我怜。昔济我南,今振我西。鸟也虽顽,犹识密恩。内以书心,外用告天。天乎祚贤,归贤永年。且公且侯,子子孙孙。
口语文的意思便是:一只无路可逃的鸟,在原野上耷拉着翅膀。它的上方有长柄的网,下方有暗藏机关的陷穽,前方有捕鸟的苍鹰,后方有驱赶的猎人,右方有系着丝绳的箭和弹丸,左方有拉满的弓弩。四处乱飞的弹丸和箭,交织汇聚在这只鸟的四周。它欲飞不得,欲鸣不可,昂首畏触网,摇足恐堕穽,内心胆怯焦灼,身体冷热交加。
此赋换韵一次,两部分意义相对独立。前一部分自开头至“乍冰乍火”,用穷鸟作譬,以第三人称形象化地讲述穷鸟身处的困顿田地。后一部分换成作者第一人称的口吻,说自己很幸运,犹如贫乏的鸟碰到了一位怜悯和同情他的大贤,这位大贤以前曾经在南边救助过它,现在又在西边施以援手,鸟虽然愚妄无知,但能懂得大贤的“密恩”。赵壹希望用这篇赋表达自己内心的感激,同时也上告苍天,希望上天赐福给这位大贤,愿他龟龄,能够得到公侯的爵位,子子孙孙,永享富贵。
《穷鸟赋》以一只贫乏的鸟来比喻作者本人所面临的生存困境,颇见想象力。赋中的困境表述可能并不仅仅针对某一详细事宜,应该包含着他对人生的繁芜体悟。《穷鸟赋》中高下前后右左六方都没有任何出路的个体困境的极度表达,身处困境当中的人,只能束手无策,心怀莫大的恐怖,等待外界的拯救,这是前所未有的。《穷鸟赋》开辟了集中深刻地揭示人类个体困境的全新文学传统,乃至可以说它创造了一个以“穷鸟”为核心意象的话语体系。这是赵壹对中国文学,乃至中国思想的一大贡献。
《穷鸟赋》中身处困境者仰赖大贤的拯救,这一点与《毘婆沙论》所载鸟故事完备相同。《毘婆沙论》记载一则故事:
曾闻佛共尊者舍利弗一处经行,时有一鸟,为胆怯逼切故,趣舍利弗影,犹故胆怯,举身战栗。复趣佛影中,胆怯即除,止不战栗。尔时尊者舍利弗合十爪指掌,而白佛言:“世尊,此鸟在我影中,胆怯战栗,在世尊影中,止不胆怯战栗。”佛告舍利弗:“汝于六十劫中,习不杀心。我于三阿僧祇劫,习不杀心故。”众人皆言:世尊遍慈,乃至及鸟。
此经异译亦有相似内容:
曾闻世尊与舍利子一处经行,时有一鸟,为鹰所逐,怖急,便趣舍利子影,怖犹不止,举身战栗。复越佛影,身心坦然。时舍利子合掌白佛:“如何此鸟至我影中,犹有恐怖,才至佛影,心无惊怖,身不战栗?”世尊告言:“汝六十劫,修不害意,我于三大无数劫中,修不害意。汝有害习,我已永断,故令如是。”时世皆言:乃至小鸟,佛慈荫故,令怖畏除。
以上故事阐述一只为鹰所逐的鸟寻求佛陀的庇护,终极摆脱困境,得到身心的坦然。这一故事与部派佛教和初期大乘佛教对佛陀的神化和崇奉化塑造有密切关系。此鸟至舍利弗身影犹有恐怖,至佛陀身影则不再觉得怖畏,即《穷鸟赋》所云之“大贤矜怜”。听受这一故事的人认为“世尊遍慈,乃至及鸟”“乃至小鸟,佛慈荫故,令怖畏除”,《穷鸟赋》之“犹识密恩”与此亦相靠近。
《穷鸟赋》先讲述一只穷鸟的故事,再交待这个故事的内涵。这种行文办法在先秦寓言中较为常见,又与佛教譬喻故事完备相同。《穷鸟赋》在题材上最突出的一点是,以鸟的困境来譬喻人生困境。这在先秦寓言和谚语中多有,但中土此类鸟兽寓言或谚语并不集中于对某一种动物作详细讲授,而且与《穷鸟赋》等待外力拯救的思想内涵大不相同。
赵壹选择耽玩文籍,抗论当世,而甘于郡吏,不应征辟,大约也表示了他对佛教所说的人生困境有一定程度的复苏认识。《穷鸟赋》苦难交集、内独怖急的描述极有可能接管了佛教四谛说的影响。
赵壹《穷鸟赋》对人生困境的表述接管了佛教以鸟譬喻人生困境、佛教对人生困境的其他譬喻化表述、佛教以人生为痛楚的四谛说、佛教鼓吹的佛陀崇奉等思想成分的综合影响。因此可以说,《穷鸟赋》题材和思想的渊源在佛教,它是东汉较早接管佛教崇奉、措辞和义理等多重影响的文人文学文本,对付理解佛教在东汉生存发展的一样平常状态有主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