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鲁衣冠世不群,少年闻望重儒绅。
四朝恩遇登三品,一念忠实到七旬。
京国梦回山月晓,桑榆雨足故宅春。
旧游喜有孙乡老,好似耆英社里人。
【注释】樊侍郎:指樊敬,官任刑部侍郎。
杨溥:杨溥,谥定亲,明初湖广石首人。他高中湖广乡试第一名,礼部会试第二名,殿试第六名,特授翰林院编修。历经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五朝,入阁二十二年,实际主持内阁五六年,任首辅二三年。他严于律己,虚己待人,持正公正,以高尚的操守著称于世。杨溥与杨士奇、杨荣并称,史称“三杨”。他们经历相亚,地位相称,理念相同,并事五朝,为世耆硕,共襄明初数十年的太平盛世,是明朝著名的三大贤相,也是明朝台阁体的代表作家。本诗便是摘自杨溥的《杨定亲公诗集》。
东鲁衣冠世不群:指山东的文化人历来不同凡响。
少年闻望重儒绅:樊敬在洪武二十年考中举人,时年23岁,后又于洪武三十年考中进士。
四朝恩遇:指樊敬自洪武三十年(公元1397)由进士进入官员军队,至宣德八年(公元1433)致仕,先后经历了洪武、惠帝、永乐、宣德四朝(实在中间还有洪熙,只一年,或许是由于韶光短提不着,或许四朝中有洪熙在而无惠帝,由于惠帝是被永乐打败了的),在官近四十年。
三品:樊敬官至刑部侍郎,正三品。杨溥与他同朝为官,属内阁重臣,对樊敬的官阶肯定最为理解。樊敬在正统八年逝世后,杨溥还和兵部尚书杨士奇、吏部尚书王直、户部尚书王佐等人为樊敬致祭文。
七旬:解释写诗的时候,已是樊敬的晚年,大概是樊敬致仕回籍的时候。
孙乡老:指明兵部侍郎、郓城籍大臣孙时。孙 时,字习之。洪武庚午举人,授壶关教谕。秩满,除金坛知县,又除刑部员外郎。出补河南佥事,入为大理丞。庭谳冤狱,多所平反。尝以论报忤旨,系狱。疽发。成祖察其忠,释之,赐药请安。洪熙元年,除兵部右侍郎,改南京太常寺卿。他和樊敬是同乡,年事和经历相仿,故称“孙乡老”。
【卢明剖析】
按一样平常说法,杨溥的诗属馆阁体。现在看,纵然是馆阁体,也比如今的老干体实落。一是这些墨客,都是科举出身,进行过严格的文化学习,精通八股,在诗的构造上、用语上,都能风雅考量,不会出错。二是皆为实写的人和事,是墨客熟习并且故意愿写的内容,背后有墨客抒怀主人公的影子,并非谁写都一样,不至于千人一壁,也不是无病呻吟。试想,不太被看好的馆阁体尚且如此,那些深刻反响社会生活和诗人情感的楚辞乐府唐诗宋词,更胜一筹。看来,现在人写传统诗词,要想超过古人,很难。恐怕,一时半会也赶不上。由杨溥的诗说到这个话题,意在提醒当下的墨客们,不要知足于平平仄仄的初懂,也不要津津乐道于跟风索句。诗,最主要的是要有真情实感,要有墨客自己的影子,要有差异于其他任何人的个性特点。没话打兑话,无病呻吟是没有出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