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是口水化。很多初学者以为写古体诗只要字数符合,能押韵,或者进一步符合格律哀求便是古体诗。受当代口语文措辞影响,遣字用词都是大口语,表意也是直来直去,大略粗暴。这样写出来的诗,纵然符合格律规则,也只能算是口水诗或打油诗,又叫顺口溜。这些人实际上处于写诗的低级阶段,还没有理解遣词表意需由浅入深的道理。古体诗字数有限,要充分表达出作者的情绪和意境,须要笔墨上十分凝练,表意上蕴藉婉转,构造上风雅呼应,这样写出来的诗读起来才会感到幽美、流畅、回味无穷。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便是措辞幽美流畅,意境生动高远的一个代表,读起来朗朗上口,回味无穷。如果改成这样:
太阳落山了,河水向东跑,
要想看得远,就要站得高。
这便是大口语口水诗了,完备失落去了原诗的意境和美感。
再看这首诗:
一颗杏子树,两个大丫杈。
未挂黄金果,先开白玉花。
诗中前两句直白描述,毫无诗意,是范例的口水诗,而后两句就完备不同,利用了比喻、呼应等修辞手腕,使得其意境一下子就变得蕴藉生动并富有寓意,读起来有回味感。同一首前后不同的用字遣词,比拟非常明显。
由于诗是措辞的艺术,以是写诗就要用诗性措辞,即诗家语。所谓诗家语,是墨客用蕴藉、形象、跳跃、夸年夜、凝练、音乐性的措辞表达自己主不雅观情志的诗语。初学者应着重战胜大口语直白表述,由浅入深,利用诗性措辞。
如杜牧的赤壁怀古:
折戟沉沙铁未销,
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诗中利用了遐想等手腕,生动有趣。
再举笔者的一首《相思曲》为例:
永夜难眠意未消
相思满屋怎关牢
离人不敢开窗望
残月如钩风似刀
诗中利用了夸年夜、比喻等修辞手腕,突出了恋人异地思念之情。
关于当代人写古体诗的另一个误区,请看下一篇。
(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即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