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子何时见,高秋此日生。
自从都会语,已伴老夫名。
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
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
凋瘵筵初秩,欹斜坐不成。
流霞分片片,丝毫就徐倾。
宝应元年(762年)秋作。时杜甫送严武至绵州,因成都少尹兼御史徐知道作乱,遂入梓州(今四川三台),时宗武留在成都,这首诗是勖勉宗武的,写作韶光,一说杜甫当时送严武还朝到绵州,碰上西川兵马使徐知道乱入梓州,而宗武在成都,因思念而作,首句“小子何时见”,当阐明为何时能看到。一说此诗作于离开成都往后,是面命而不是遥寄,两说都可供参考。宗武,小名骥子,杜甫次子。
宗武是墨客的幼子,墨客曾多次提到并夸奖他,在《忆幼子》诗中说:“骥子春犹隔,莺歌暖正繁。别离惊节换,聪慧与谁论。”在《遣兴》中说:“骥子好男儿,前年学语时:问知人客姓,诵得老夫诗。”解释宗武聪慧有才,可惜没有诗传下来。杜甫去世后,是由宗武的儿子嗣业安葬的,并请元稹作墓志铭,人称不坠家声。
首句的意思是:何时看到小子的出身,高秋的本日正是呱呱坠地之时,点名宗武生日的韶光。次句“自从都会语,已伴老夫名。”回忆昔日写诗赞宗武懂事乖巧,宗武也随着诗文的传播而被人熟知,字里行间透着些许自满。“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杜甫的远祖杜恕、杜预是汉、晋时的名臣名儒,祖父杜审言更是初唐著名墨客,墨客自己更因此诗著称于世,故勖勉宗武:诗是我家祖辈相传的奇迹,要继续和发扬,不仅是一样平常的世间亲情而已。
“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杜甫自己得力于《文选》,以是勉励儿子熟读精研,继续父志,不要像古代的老莱子,七十岁时穿着彩衣在父母面前嬉戏,以娱乐父母。末了两句说自己以衰病之躯,还在为小儿子的生日开筵祝贺一番,父子深情,跃然纸上,字里行间也透出些许凄凉,适逢浊世,国破家离,不知何时才能相见,纵然分隔两地,拖着病体也要为儿子摆生日宴席,写诗勉励宗武,此情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