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虎。

——《新序∙杂事篇》

判断一件事情的真伪,必须经由细心稽核和思考,不能道听途说。

诸子百家精华五十六言每一句都值得铭记

2、富贵不敷以益,贫贱不敷以损。

——《孔子家语∙五仪解》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
为了空想的实现,耐得住寂寞,也守得住清贫。

3、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新序∙杂事篇》

任何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缺点。
我们要长于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4、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孔子家语∙致思》

孝顺父母不是哪天心血来潮就去做的事情,而该当在平日里时时刻刻都要去做的事情。

5、奋于言者华,奋于行者伐。

——《孔子家语∙三恕》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是金子总会发光,以是不必为自己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而志得意满。

6、爱人者则人爱之,恶人者则人恶之。

——《孔子家语∙贤君》

天下上没有无缘无端的爱,也没有无缘无端的恨。
所谓“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7、忠言逆耳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孔子家语∙六本》

治病的好药常日味道很苦,忠心规劝的话听起来却令人烦懑。

8、君子居必择处,游必择方,仕必择君。

——《孔子家语∙六本》

纷繁尘世,只有用复苏的头脑加以选择,才不至于身陷困境。

9、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孔子家语∙哀公问政》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夙夜迟早祸福,这就须要我们干事应该未雨绸缪,而不能临阵磨枪。

10、过而能改,其进矣乎。

——《孔子家语∙辩乐解》

犯缺点本身并不可怕,恐怖的是犯了缺点而不觉,犯错之后能够改正,便是进步的表现。

11、学不可以已。

——《荀子∙劝学篇》

知识的海洋是无边的,而人类的生命是有限的,若何以有限随无穷,只能不断地学习。

1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荀子∙劝学篇》

事物总是向前发展的,人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
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

1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荀子∙劝学篇》

人当以保持不懈的意志去追求伟大的成功。
这同“坚持不懈,金石可镂”是一个道理。

14、文繁则质衰,末盛则本亏。

——《盐铁论∙本议》

过分强调文饰与修辞,内容就会受掩敝而显得懦弱无力,也即形式重于内容,实在便是舍本逐末。

15、凡人之患,蔽于一曲而暗于大理。

——《荀子∙解蔽篇》

囿于片面性,人就不能全面的看问题,以至于造成决策的失落误,认识事物应该把握全局。

16、浅不敷与测深,愚不敷与谋知,坎井之蛙不可与语东海之乐。

——《荀子∙正论篇》

对待有些人,我们只作一笑了之,不必过于计较。

17、前事之不忘后之师。

——《新书∙过秦论》

“前车之鉴”当牢记,重蹈覆辙是屈曲者的表现。
人们应该牢记以前的履历教训,作为今后行事的借鉴。

18、星之昭昭,不若月之曀曀。

——《孔子集语∙论人》

星星的通亮,不如月的惨淡,万物都存在于某种限度之中。

19、德胜者威广,力盛者骄众。

——《新语∙道德篇》

管理天下最主要的是施以仁义之德,这样它的善政可以泽及百姓而流传很广。

20、君子笃于义而薄于利,敏于行而慎于言。

——《新语∙本行篇》

君子,当把稳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言行既要符合道义,又要讲求策略。

21、治大者不可以烦,烦则乱;治小者不可以怠,怠则废。

——《盐铁论∙刺复》

管理大奇迹要提要挈领,办理小事则要勤谨。

道家

22、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德经》

宇宙间万事万物的本原,都是可以说出来的,但它不是永恒不变的本原。

2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贤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道德经》

世间“好”与“不好”,“善”与“不善”,都是同等地位的,是一个事物的两面,相生相克,互为其根;没有绝对的“好”与“善”。

24、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道德经》

逝者如此夫,人生犹如奔流至海的江水。
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

25、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道德经》

真正机动幽美的东西应是不作润色的,真正的巧不在于违背自然的规律去虚假自己的聪明,而在于处处顺应自然的规律。

26、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道德经》

在顺境中要谦逊谨慎,戒骄戒躁;志得意满,狂妄自大,反而滋长灾害,由福转祸;困境中毫不服从,勤奋刻苦,可变困境为顺境,由苦而甜。

27、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

——《庄子》

欲壑难填,未来霸占不尽的财富而争得头破血流,乃至誓不两立,为什么不学学鹪鹩和偃鼠的洒脱呢?

28、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庄子》

做什么事都不要绝对化,要恰到好处。
永久有你达不到的东西,又何必苛求。

29、全球而誉之而不加劝,全球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

——《庄子》

要能认清自我与外物的分际,辨明荣辱的界线。

30、以众小不胜而为大胜也。

——《庄子∙秋水》

小胜小败无关大局,虽多次小败,亦不会大伤元气;大胜大败则死活攸关,具有决定性意义,不可不慎。

31、 好面誉人者,亦好背而毁之。

——《庄子∙盗跖》

当面阿谀奉承他人,背后又大加诋毁,这种两面三刀之人,是我们所该当唾弃的。

32、 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

——《列子》

有得必有失落。
很多人由于某些爱好和追求,从执着变成了执拗。
盈亏却是此消彼长,看似得到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失落去。

兵家

33、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革而取胜者,谓之神。

——《孙子兵法·虚实篇》

学会审时度势,灵巧机动地订定操持,不可去世搬教条,墨守成规。

34、 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孙子兵法·军争篇》

在得当的机遇选择得当的方法。

35、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

——《孙子兵法·计篇》

兵不厌诈,也是这个道理。
一定要透过事物看实质,不要被表象所迷惑。

36、 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

——《孙子兵法·计篇》

对付个性不同的人,要采纳不同的应对策略,做生意时这条特殊适用。

37、知彼心腹,百战不殆;不知彼心腹,一胜一负,不知彼不心腹,每战必殆。

——《孙子兵法·谋攻篇》

以己之长,攻彼之短。

38、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去世地然后生。

——《孙子兵法·九地篇》

有时候身陷绝境,必须逼自己一把,否则一贯勾留在舒适区,会一贯止步不前。

39、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司马法·仁本》

时候有危急意识,居安思危,才能保持复苏的头脑;未雨绸缪,方能防患于未然。

墨家

40、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

——《所染》

精确地选择自己的朋友,“近贤人,远小人”,只有这样才会受到好的熏陶,否则只能得到坏的影响。

41、 钓者之恭,非为鱼赐也;饵鼠以虫,非爱之也。

——《墨子》

现实中,有人每每为谦卑的躬腰而冲动,为精美的诱饵而动心。
生活的,爱情的,奇迹的,在私欲面前,我们会少了判断力,及而没有了自我。

42、是故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

——《墨子》

君子对待别人较宽容,因而自己进步很大,那些教化不高的人遇事却总爱责怪别人,以是自己总是止步不前。

43、是故天地不昭昭,大水不潦潦,大火不燎燎,王德不尧尧者,乃千人之长也。

——《墨子》

有德之君不夸耀自己德行的高远,这样才能做众人的领袖。

44、名不可简而成也,誉不可巧而立也,君子以身戴行者也。

——《墨子》

保重自己的荣誉,珍惜自己的形象,就像鸟儿爱惜自己的羽毛。
名誉之重,由此略见一斑。

45、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据财不能以分人者,不敷与友。
守道不笃,偏物不博,辩是非不察者,不敷与游。

——《墨子》

意志不倔强的,聪慧一定不高;说话不讲信用的,行动也不会果敢;拥有财富而不肯分给人的,不值得和他交友;守道不武断,阅历事物不广博,辨别是非不清楚的,也不值得和他交游。

法家

46、事以密成,语以泄败。

——《韩非子∙孤愤》

炫耀什么,就随意马虎失落去什么。
管好自己的嘴巴,也是成熟的标志。

47、审于是非之实,察于治乱之情也。

——《韩非子∙奸劫弑臣》

干工作应明察秋毫,才不至于做错事和蠢事。

48、因可势,求易道,故用力寡而功名立。

——《韩非子∙不雅观行》

干工作不能不考虑外在的环境和形势,办法、方法很关键,选好路子,每每能够事半功倍。

49、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力气。

——《韩非子∙五蠹》

历史是不断发展的,要通过社会改革,适应时期的发展。

50、 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

——《管子·牧民》

经济根本决定上层建筑。

51、贤人裁物,不为物使。

——《管子·心术下》

能安己心,推己及人,方可安他人之心。
人应站在较高的层次上,不为外物所役使。

杂家

52、 谋定而后动。

——《鬼谷子》

一定要把握好机遇,否则追悔莫及!

53、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

——《季春纪∙诚廉》

具有高洁品质的人是不会因外界压力而改变操守的,纵然粉身碎骨,精神也是永存的。

54、竭泽而渔,岂不得到?而明年无鱼。
焚薮而田,岂不得到,而明年无兽。

——《孝行览∙义赏》

得与失落永久是一对抵牾。
世上没有绝对的得和失落。
以是明智的人考虑到了失落,失落时看到了得,在得失落之间就能做出精确的选择。

5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

——《季春纪∙尽数》

不断坚持批评和自我批评,才能使思想不僵化不守旧,保持活力和前辈。

56、尺之木必有节目,寸之玉必有瑕瓋。

——《离俗览∙聚难》

人无完人,选贤举能该当求其大善,而不应该责其小过。
人们要认识到不敷,不要吹毛求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