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常用修辞

对偶

用构造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附近的意思。
从形式看,措辞简练,整洁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蕴藉。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古典诗词常用修辞对偶比拟排比设问用典

——从篇法构造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
“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以为气候万千。
更主要的是,从这里感想熏染到墨客年光时间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描写叫拟物。
比拟有匆匆使读者产生遐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浸染。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销魂”(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取拟人的手腕。
“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先偷看梅花几眼;“合销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对梅得喜好之情夸年夜到极点。

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构造相同或相似、语气同等的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纯用名词组合,构成范例环境 。

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意见说出。
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酒临江,横槊曹公。
”(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阐述三国人物的英雄古迹。

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
如“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迭题乌江亭》)利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历史之一定。

用典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够起到蕴藉、洗练、委婉和遐想翩翩等浸染,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对付鉴赏者来说,如果不理解典故的含义,就不能很好的读懂这些诗歌,更谈不上鉴赏。
以是必须对作品中的“典故”有个初步的理解,透过原来典故中的本意进而理解出用典后所表达出的新的含义。

一样平常而言,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环境:

①点化古人语句,如《孟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为杜甫点化,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豪门酒肉臭,路有冻去世骨。

②引用神话故事,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有“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还有“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的诗句,都是形容李凭弹的好。
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

③利用历史故事,比如,汉文帝(刘恒)爱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招回,在宣室接见,而李商隐写《贾生》,却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这是对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反用。
通过反用,实则慨叹自己的怀才不遇。
再如《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三、四句借用飞将军李陵的典故,《史记·李将军传》中说:“(李)广居右北平,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
”清人沈德潜认为这首诗“盖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武备边,边烽自熄”。
因此,三、四句是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对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批评。

感激您的阅读

版权声明: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奉告。
我们看重分享,版权归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