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那种正儿八经的社去世,原来的文人圈子待不下去了,名声一坏,天下的圈子都待不下去了,这便是小偷知道吗,古代小偷被抓了,被打了,真的是活该的。另一边,仕途圈子也待不下去了,哪个天子心那么大,敢用个小偷去当国家干部啊。
你一个臭读书的,酸秀才,穷儒,圈子混不下去,仕途混不下去,你还能干嘛?去办学堂教书吗?哪个家长心那么大,让孩子从小学偷。
以是啊,文人要脸,就不要抄袭。
01
情怀
那么就如开头所问,作诗“适值”有一句和古人一毛一样,算不算抄袭?
讲道理啊,你写了一首诗,里面有一句“床前明月光”,只要脑筋不是有大病的人,都不会以为你在抄袭。你如果诗写得不好,大家顶多说你在恶搞,如果真写得好,那也叫致敬。
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说得好:
“虽世殊事异,以是兴怀,其致一也。”
虽然时期变了,但我们的情怀是一样的。
此时此刻,你恰好和李白在同一心境、同一环境、触发了同样的情怀,你就想要吟诗一首,恰好“床前明月光”用在你的诗中再好不过了,你就顺手拿来用了。
这叫啥呢,用现在话来说,这叫致敬。把稳啊,是用我们当代的标准来说。别跟我杠“古代没有致敬的说法”。
02
例·致敬
被致敬最多的诗句之一,非李贺“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莫属,后世的诗、词、曲,乃至对联里面,随处可见这句诗的身影,有不如李贺原作的,比如宋朝墨客万俟咏:
“天若有情天亦老,此情说便说不了。”——《忆秦娥》
实在这首词还不错,但是如果单把这两句拎出来,觉得有点打油诗。
其余也有针不戳的,宋朝欧阳修老师有句:
“伤怀离抱,天若有情天亦老。”——《减字木兰花》
这首诗写男女之间的离去之情,借用李贺这句诗,可以说是非常适可而止了,再也没有更得当的了。
当然,超越李贺原作的,非那个伟大的人莫属: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
03
例·借鉴
第二种情形,用现在的说法,大致可以叫借鉴,不是很准确,姑且这么说。
唐朝张志和作《渔歌子》: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小雨不须归。
这首诗被苏轼创造了,这家伙借题发挥,写了一首《浣溪沙·渔父》:
西塞山边白鹭飞,散花洲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鳜鱼肥。
自庇一身青箬笠,相随到处绿蓑衣。斜风小雨不须归。
都不用仔细看,就随便瞟一眼,懂得都懂,大家都流露出了会心的微笑,没人会说东坡老抄袭。
魏武帝曹老板也一样嘛,《短歌行》有: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高朋,鼓瑟吹笙。
这便是照搬《诗经》里面的《子衿》和《鹿鸣》,如果硬要说曹老板抄袭,那该当叫“诗歌裁缝”。
03
例·化用
这种算是比较蕴藉的借鉴吧,比前面两种更常见,改动一下原诗中的几个字或词,以便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像王勃《滕王阁序》那震天动地、震古烁今的: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有人夸年夜地表示,只需这两句,王勃就能得高考作文满分,可是细究起来,这也不算王勃原创,他化用了庾信《马射赋》的句子:“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
王勃模拟、化用了庾信,并超越了庾信,王勃之后,一贯被模拟,从未被超越,这便是能力。
王维诗《山中送别》有“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化用了《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而在王维之前,隋朝墨客庾肩吾也化用了这一句,写道:“未必游春草,王孙自不归。”
属于早期套娃了属于是。
04
小结
用致敬、借鉴这种当代词汇来举例子,不是非常准确,但也找不到更得当的词,只是为了便于理解,姑且用之,这个事儿不要杠,杠也没意思。
末了解释一下,抄袭、致敬、借鉴、化用的界线很模糊,还是那句话,不雅观众心里有杆秤,是不是抄袭,大家一眼便知。
怎么区分抄袭还是致敬或借鉴呢?我有个好办法。
当你看到一个熟习的东西,不论是电影片段、还是书中句子,你会心一笑,那便是致敬或借鉴,就像玩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