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这是唐代墨客韦应物在惊蛰时节描写的田间场景,一场春雨滋润津润了大地,一声春雷唤醒了万物,农人亦是开启了一年的田间劳作。

今日是惊蛰节气,春雷萌动,春雨降临,钻到泥土里的小动物们也逐渐从冬眠中醒来,开始出来活动。

古人用他们的聪慧,通过长期对大自然的不雅观察,将一年中的每个节气都划分为三候,惊蛰也有三候:“一候桃始华,二候仓庚鸣,三候鹰化为鸠”。

今日惊蛰春雷惊百虫品陶渊明的二月遘时雨感悟春日气息

此时,漫山遍野的桃花即将盛开,黄鹂鸟开始在林中欢欣雀跃地鸣叫,温润的景象让老鹰躲起来开始繁殖,而布谷鸟则成了林中的主角,开始成群的出没在山谷中。
由此可见,小动物们对大自然的敏感度要比人类强烈得多。

从古至今,描写惊蛰节气的诗词有很多。
东晋期间的田园墨客陶渊明也曾在惊蛰时节写过一首著名的诗,名为《仲春遘时雨》,我们不妨跟随陶渊明的脚步,感悟惊蛰时节的诗情画意。

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

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

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漠。

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

标题中的“遘”字,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少见到,实际上也便是“碰着”的意思,那么,仲春时节听到春雷,碰着春雨,将是若何一番感想熏染呢?心中一定是欣喜不已吧。

一声春雷惊醒了冬眠中的蛰虫,也唤醒了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它们在春雨的滋润津润下,抽枝萌芽,纵横伸展。
人们徜徉在草长莺飞的田间小径,凝望着花红柳绿的大自然,人们的心情就犹如这活气勃勃的春日一样愉快吧。

春天,同样是燕子频繁活动的时令。
它们从迢遥的南方飞回北方,令人欣喜的是,聪明的燕子认识曾经居住过的旧巢,又回到了熟习的巢穴中。

这在凡人看来不过是平凡小事,但是对陶渊明而言,则深深地触动了他墨客的情怀。
他不禁问燕子:“自从去年秋日禀别后,我家门庭是一每天的荒漠,但我的心却不改始终,不知道您的心情如何呢?”

这是陶渊明与他的“邻居”燕子之间的有趣对话,如果理解陶渊明的人生轨迹,我们一定会从中感想熏染到陶渊明退隐田园、无心仕途的决心。

惊蛰时节,一场春雨随风潜入夜地降临,清晨推开房门,空气中散发出泥土与青草的暗香,真是惬意至极。
惊蛰亦是一个乍暖还寒的时节,人们还是不要过早地脱掉厚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