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衣篇》
唐 刘希夷
秋日瑟瑟夜漫漫,夜白风清玉露漙。
燕山游子衣裳薄,秦地佳人闺阁寒。
欲向楼中萦楚练,还来机上裂齐纨。
揽红袖兮愁徙倚,盼青砧兮怅盘桓。
盘桓徙倚夜已久,萤火双飞入帘牖。
西北风来吹细腰,东南月上浮纤手。
此时秋月可怜明,此时秋风别有情。
君看月下参差影,为听莎间断续声。
绛河转兮青云晓,飞鸟鸣兮行人少。
攒眉缉缕思纷纭,对影穿针魂悄悄。
闻道还家未有期,谁怜登陇不胜悲。
梦见形容亦旧日,为许裁缝改当年。
缄书远寄交河曲,须及明年春草绿。
莫言衣上有斑斑,只为思君泪相续。
刘希夷的《捣衣篇》是一首描述古代妇女在秋夜捣衣、寄送寒衣给远征丈夫的诗歌。这首诗以其细腻的笔触、丰富的情绪和生动的画面,展现了古代妇女对远方亲人的深邃深挚怀念和无尽顾虑。这首诗细腻地刻画了思妇的生理活动和周围环境的凄清,表示了刘希夷诗歌柔婉华美、感伤情调的特点。
注释:
捣衣:古时妇女在秋季为远征的丈夫或家人准备冬衣,捣衣成为思念亲人的象征。
瑟瑟:形容风声或其他轻微的声音。
玉露漙(tuán):指露水饱满的样子。
燕山:位于北方,常用来泛指边陲地区。
秦地:古代指今陕西一带,这里代指中原。
萦楚练:楚练,指楚地产的白色丝织品,这里借指捣衣。
齐纨:齐地出产的风雅丝织品,此处指捣衣的布料。
徙倚:徘徊不定。
盘桓:滞留不前,也有徘徊之意。
萤火双飞:用以形容夜深人静时的孤独景象。
莎间断续声:莎草间的虫鸣声,象征着思妇心中的纷乱思绪。源自《诗经·小雅·鹿鸣之什·采薇》中的“彼尔维何,维常之华。彼路斯何,君子之车。”后人常用莎草、虫鸣来渲染秋夜的寂静与思念之情。
绛河:银河,这里指夜空。“绛”读音为jiàng,其含义紧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深赤色:绛色常日指的是深赤色或红紫色,在古代中国常用来形容衣服、器物等颜色。例如,《说文解字》中阐明:“绛,大赤也。”即指绛为大赤色。
染成赤色:在古代,人们常用绛草或其他植物染料将丝织品染成赤色,因此“绛”也指染成赤色的过程或结果。如《墨子·公孟》中有“昔者楚庄王鲜冠组缨,绛衣博袍”之句,个中的“绛衣”即指赤色的衣服。
攒眉缉缕:皱眉缝纫,形容愁苦劳作。“缉缕”读音为jī lǚ,意思是析麻搓接成线。这个词常日用来描述古代妇女在纺织过程中,将麻纤维析开、搓接成线的劳作。在古代社会,纺织是妇女的主要家务劳动之一,她们通过缉缕等工序,将麻、棉等植物纤维制成衣物、被褥等生活用品。
交河曲:泛指迢遥的地方,交河是古代地名,在今新疆吐鲁番地区。
缄书:密封书信。
春草绿:春天草木葱郁,象征归期或希望。
翻译:
瑟瑟秋风的夜晚漫长无边,风清月白,露水浓重。
燕山的游子衣裳软弱,秦地的佳人闺阁生寒。
想要在楼中萦绕楚地的白绢,还来机上撕裂齐地的细绢。
拉着红袖啊忧闷徘徊,盼着捣衣石啊惆怅盘桓。
徘徊徙倚夜已经良久,萤火虫双双飞进帘牖。
西北风来吹拂纤细的腰肢,东南月上升起纤纤玉手。
此时的秋月多么可爱通亮,此时的秋风别有一番情意。
你看那月下参差不齐的影子,是为了谛听莎草断断续续的声音。
银河迁徙改变啊青云清晨,飞鸟鸣叫啊行人稀少。
攒眉缉缕思绪纷纭,对着影子穿针啊灵魂悄悄。
听说还家没有日期,谁可怜登上陇坂不胜悲哀。
梦见他的边幅还是旧日样子容貌,由于许可裁缝改变了昔日的服装。
写信远远寄到交河曲,要等到明年春草绿。
不要说衣服上有斑斑泪痕,只是由于思念你泪水不断。
赏析:
“秋日瑟瑟夜漫漫,夜白风清玉露漙。”这两句开篇即描述了一个秋夜的景象:秋风瑟瑟,夜色漫长;月光皎洁,秋风清凉,晶莹的露水在叶尖凝聚。这样的环境描写不仅为全诗定下了凄清的氛围,也暗示了妇女们即将进行的捣衣活动。
“燕山游子衣裳薄,秦地佳人闺阁寒。”紧接着,墨客笔锋一转,从自然景象转向了对人物和情绪的描写。他描述了远方的游子在燕山之地衣裳软弱,感想熏染到秋夜的寒冷;同时,秦地的佳人也在闺阁中感到寒意袭人。这两句不仅奥妙地通过地域的转换展现了广阔的空间感,还深刻地揭示了妇女们捣衣寄寒的深层缘故原由——对远方亲人的关怀和思念。
(墨客还奥妙地利用了比拟和象征等修辞手腕。通过“燕山”与“秦地”的比拟,展现了空间的广阔和人物的分散;通过“游子”与“佳人”的比拟,展现了性别和身份的差异,也强化了情绪的表达和通报。同时,“玉露”这一象征性意象的利用,不仅增强了诗歌的意境美,也寓意着妇女们纯洁而朴拙的情绪)。
欲向楼中萦楚练,还来机上裂齐纨。”这两句诗描述了女子在捣衣过程中的动作。她拿起捣衣棒,在楼中的砧板上一下一下地捣着衣物,试图将那楚地的丝绸和齐地的细纨捣得更加优柔,以便为远方的丈夫缝制寒衣。这里,“楚练”和“齐纨”不仅代表了高质的衣物质料,也暗含了女子对丈夫的深情厚意和细心照料。
“揽红袖兮愁徙倚,盼青砧兮怅盘桓。”这两句诗进一步展现了女子的内心天下。她揽起红袖,站在楼头,愁绪满怀,无法沉着。她望着那青色的砧板,心中充满了对丈夫的思念和顾虑,无法释怀。这里的“红袖”和“青砧”不仅是详细的物品,更是女子情绪的寄托和象征。
(诗中没有直接描述妇女们捣衣的场景,但通过对环境和人物生理的细腻描述,我们仿佛可以看到她们在秋夜中劳碌的身影,听到捣衣棒敲击砧板的声音,感想熏染到她们对亲人的深邃深挚怀念和无尽顾虑。这种情绪上的共鸣和体验,使得诗歌的传染力得以增强。)
“盘桓徙倚夜已久,萤火双飞入帘牖”,女子在秋夜中永劫光地徘徊、倚靠,而萤火虫成双入对地飞入帘内,为这寂静的夜晚增长了几分生动与温暖。然而,这温暖与女子的孤独形成光鲜比拟,更显得她内心的寂寞与悲惨。
“西北风来吹细腰,东南月上浮纤手”,墨客奥妙地利用方位词和自然征象,进一步描述出秋夜的景象。西北风轻轻吹拂着女子的细腰,而东南方的玉轮则映照在她纤细的手上。这里的“细腰”和“纤手”不仅描述了女子的形象,也暗含了她对丈夫的思念和顾虑。
“此时秋月可怜明,此时秋风别有情”,墨客直接抒发情绪,表达了对秋夜景致的喜好和对秋风秋月的独特感想熏染。秋月通亮而皎洁,秋风则带着别样的情绪,这些自然景物都成为了墨客表达情绪的媒介。
“君看月下参差影,为听莎间断续声”,墨客将视线转向月光下的影子和莎草间的声音。月光下,女子的影子参差错落,而莎草间则传来断断续续的捣衣声。这些景象和声音相互映衬,共同营造出一种悲惨而动人的氛围。同时,也表达了女子对丈夫的深邃深挚怀念和无尽顾虑。
(诗中的景物描述和情绪表达相互映衬,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丰富。同时,墨客也奥妙地利用了象征和隐喻等修辞手腕,使得诗歌的意蕴更加蕴藉和深刻)。
“绛河转兮青云晓,飞鸟鸣兮行人少。”墨客便以绛河(银河)的流转和青云的清晨为背景,描述了一个寂静而空旷的秋夜。在这样的夜晚,飞鸟鸣叫,但行人稀少,显得尤为生僻。这种环境描写不仅为全诗奠定了悲惨的基调,也暗示了捣衣妇女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攒眉缉缕思纷纭,对影穿针魂悄悄。”墨客直接描述了捣衣妇女的形象。她攒着眉头,细细地缝制着衣物,思绪万千。她对着自己的影子穿针引线,灵魂却悄然拜别,仿佛沉浸在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中。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描述,生动地展现了捣衣妇女内心的孤独和哀怨。
“闻道还家未有期,谁怜登陇不胜悲。”这两句诗进一步揭示了捣衣妇女内心的痛楚和无奈。她听说远方的亲人还没有回家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悲哀。她独自登上陇山,眺望远方,却无法看到亲人的身影,这种无助和绝望让她倍感悲惨。
“梦见形容亦旧日,为许裁缝改当年。”墨客通过梦境的描述,进一步展现了捣衣妇女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她梦见亲人的边幅仍旧是旧时的样子容貌,这让她决定为亲人改做衣物,以表达她内心的思念和关爱。这两句诗表达了梦境与回顾之间的奇妙联系,以及对过去光阴的怀念与重塑的欲望。“梦见形容亦旧日”,意味着梦中涌现的人物或场景依然保持着昔日的样子容貌,这种梦境让人重回过去的光阴,感想熏染那份熟习与温情。“为许裁缝改当年”,则是一种设想或欲望的表达,希望通过某种办法(这里比喻为“裁缝”修正衣物),能够修正或重新塑造过去的某些片段,或许是对过往美好瞬间的重温,或是对遗憾之事的填补,表示了墨客对付过往的一种温顺眷恋和对改变的憧憬。
“缄书远寄交河曲,须及明年春草绿。” 书信被仔细封好,准备远寄到边陲之地的交河曲,希望它能及时到达,趁着明年春天草木复苏、大地回春之时。这里,“春草绿”不仅是一个韶光的标志,象征着活气与希望,也暗含了对相逢和新生的期待,寄托了墨客对未来的美好愿景。
“莫言衣上有斑斑,只为思君泪相续。” 这一句直接倾诉了思妇的心声,衣裳上的斑斑点点,并非其他污渍,而是她因昼夜思念远方的爱人而不断流淌的泪水所致。这斑斑泪痕,是她深情与哀愁的直接见证,表达了情绪的朴拙与浓郁,以及无法抑制的相思之苦。通过这一细节,墨客深刻揭示了战役或远行给家庭带来的分离之痛,以及女性在等待中承受的沉重情绪包袱。“莫言”和“只为”两个词语,也表达了墨客对捣衣妇女深情的理解与同情。
《捣衣篇》在艺术风格:
情绪深邃,意境悠远:全诗通过秋夜捣衣这一详细情境,勾勒出一幅幅凄清哀婉的画面,细腻地刻画了思妇的内心天下。从秋夜的清冷到思妇的孤独,再到对远方游子的深切思念,情绪层次丰富,意境深远。
措辞柔婉华美,富有音乐性:“揽红袖兮愁徙倚,盼青砧兮怅盘桓”等句,措辞幽美,音韵和谐,既有汉魏乐府的遗风,又融入了初唐期间的清新与文雅,表示了刘希夷在诗歌艺术上的独到之处。
借景抒怀,情景交融:诗中“夜白风清玉露漙”、“西北风来吹细腰,东南月上浮纤手”等自然景象的描述,与人物的内心情绪紧密结合,既展现了秋夜的宁静与悲惨,又映衬出人物的孤寂与思念。
构造工致,层次分明:从开始的环境铺垫,到中间的内心情绪抒发,再到结尾的遥寄书信与深深期盼,全诗构造严谨,层次清晰,情绪逐步递进,展示了刘希夷在诗歌构造安排上的匠心。
利用象征、隐喻等修辞手腕:墨客在诗中利用了大量的象征、隐喻等修辞手腕,如“绛河转兮青云晓”象征韶光的流逝,“攒眉缉缕思纷纭”隐喻捣衣妇女内心的纷乱思绪等,这些修辞手腕的利用使诗歌的意蕴更加蕴藉和深刻。
这首诗细腻描述了思妇的秋夜思念之情,通过自然景不雅观与内心情绪的交织,展现了古代女性对远方亲人的深切牵挂和期盼团圆的心情。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述了一幅动人的秋夜捣衣图,诗中的情绪朴拙而深奥深厚,具有很高的艺术代价。
《捣衣篇》作为一首精良的古代诗歌作品,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刻的情绪表达为后世的文学创作供应了借鉴和启迪,同时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