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态变幻、人生短匆匆,往昔的繁华盛景,都化作了过眼云烟。
古典诗词里常常会涉及凭吊古今的主题,那些才子们登时书柜、深谋远虑,他们深知历史的兴替,忧虑朝代的衰亡。

即便自身地位低微、人微言轻,无力旋转乾坤,墨客们还是愿望着借助广为流传的诗篇,来警觉那些沉溺于逸乐的帝王将相。

罗隐由于科举不顺,总是四处飘零,虽然饱尝了举夺由人的酸楚与烦闷,但也正因他感想熏染深切、经历丰富,以是他的诗作内容饱满,富有魅力,令后世读者赞不绝口。

下面来分享一下罗隐游览陈朝古迹时所写的一首七律,其颈联技巧高超,结尾寓意深远。

罗隐笔下的七律诗清溪江令公宅

《清溪江令公宅》

——唐代、罗隐

蛮笺象管夜深时,曾赋陈宫第一诗。

宴罢风骚人不见,废来踪迹草应知。

莺怜胜事啼空巷,蝶恋馀喷鼻香舞好枝。

还有往年金甃井,牧童樵叟等闲窥。

罗隐(833-909),字昭谏,新城(今浙江富阳市新登镇,一说是余杭或新登,今属浙江桐庐)人,唐代墨客。

他生于公元833年(太和七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但历七年不第。
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他自编其文为《谗书》,因此更为统治阶级所讨厌,史称“十上不第”。
黄巢叛逆后,他避乱隐居九西岳。

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
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罗隐的诗多讽刺现实之作,多用口语,一些作品流传于民间。

首联:“蛮笺象管夜深时,曾赋陈宫第一诗。
”开篇即点明韶光(夜深时)和事宜(用精美的纸笔写下关于陈宫的诗作),“曾赋陈宫第一诗”表明罗隐曾在此地或此情此景下,创作了关于陈宫的佳作。

颔联:“宴罢风骚人不见,废来踪迹草应知。
”此联通过比拟昔日宴会的繁华与今日人迹罕至的荒凉,以及“草应知”的拟人手腕,表达了物是人非的感慨。

颈联:“莺怜胜事啼空巷,蝶恋馀喷鼻香舞好枝。
”通过莺啼蝶舞的自然景象,反衬出公宅的寂静与落寞,同时也寄托了墨客对往昔美好光阴的怀念。

尾联:“还有往年金甃井,牧童樵叟等闲窥。
”此联以金甃井(坚固的井壁)为引子,引出陈朝灭亡的典故,并通过牧童樵叟的好奇窥视,表达了历史的沧桑感和对过往事件的深刻反思。
同时,也隐含了对大唐王朝统治者的告诫,希望他们不要重蹈覆辙。

结语《清溪江令公宅》通过对陈宫遗迹的描述和感慨,表达了墨客对历史兴衰的深刻思考,和对现实社会的批驳。
同时,也展现了墨客对过往美好光阴的怀念,和对未来命运的忧虑。
整首诗情绪深奥深厚,意境悠远,具有较高的艺术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