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比较意象、意境

【答题思路】 通过粗略翻译读懂诗歌后,比较诗歌的意象、意境要从其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个方面去稽核。

1、自然属性不外乎从三个角度去鉴赏,

一看到诗词比拟阅读就发懵你该看看这篇干货

(1)意象间的远近关系,品味哪些是作为背景的远景,哪些是作为主体的近景;

(2)意象间的动静关系,品味哪些是动景,哪些是静景,因此动衬静,还是以静衬动;

(3)意象间的色彩情形。

2、景物形象的社会属性,是指品味景物中所包涵的思想情绪、寓意、象征等。
这四个角度便构成了意象的“四品”。

答题时,

第一步,在整体把握诗歌内容的根本上,准确找出利用了表达技巧的诗句,指出利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第二步,结合诗句,剖析这种手腕所表现的内容。

第三步,剖析这些手腕的利用,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末了,紧扣题目哀求,整理出简练的答案。

【真题练习】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木芙蓉

吕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后霜前着意红。

犹胜无言旧桃李,生平开落任东风。

窗前木芙蓉

范成大

辛劳孤花破小寒,花心应似客心伤。

更凭青女留连得,未作愁红怨绿看。

[问题]两首诗中木芙蓉的形象有什么不同?

[答题思路]

首先要读懂诗歌。
吕本中的《木芙蓉》诗中,明确点出歌颂工具是小池的木芙蓉。
借“南”暗示为金兵南渡后的河山。
木芙蓉就成为爱国志士的象征了。
诗中第二句指出木芙蓉开放在严霜袭来的秋季,其鲜艳的光荣显示出它不畏霸道的精神。
诗中后句,墨客将“无言”和“生平开落任东风”来比喻桃李层懦懦弱,听任东风摆布而自己无言,来衬托木芙蓉霜后“着红”的大胆气概。
将两种花比喻成对的两种不同品质的代表,寓意深刻。
《窗前木芙蓉》是墨客早期作品,写秋日的木芙蓉花不怕寒霜,傲然怒放,没有一样平常花那样纤弱,动不动便是“愁红怨绿”的可怜样子。
作者借木芙蓉表现了自己少年时的斗志昂扬、昂扬非凡的气度。
第二步,根据哀求组织简明的答案。
[参考答案]吕诗着重描写的是逍遥闲适,任由风吹雨打而不改自我的形象;范诗写的孤苦、心伤、处境悲惨,但作者并没有把这花看作愁苦的代表。
前者是闲适之士的豪迈与大度的形象,后者是在凄苦孤独的环境中的乐不雅观者形象。

2

比较情绪

【答题思路】

诗中的情绪与主旨应为一大类。
比较涉及不同诗之间表达情绪的比较,同一首诗不同时期的评论者对其表达情绪理解的比较。
古诗最难把握的是诗中表达的情绪,也便是诗歌的主旨。

化难为易的方法有四:

一是将古诗歌补足翻译成口语散文;

二是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初步达到知人论世;

三是捉住题目,探求、敏感诗中直白的“情语”(诗眼);

四是如果没有“情语”,全是“景语”等,要把握景语的方向,即是哀景还是乐景,如果全是哀景,那一定抒发哀情,反之,亦然;

解答情绪比较赏析题,要细心捕捉诗词字里行间的情绪信息,找出能传达作者情绪的物象加以揣摩,感想熏染作者的情绪基调,从而达到与作者的情绪共振。
分别把握不同诗歌所发达的不同情绪,这是比较情绪的条件。

【真题练习】

阅读下面两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三月晦日偶题

秦不雅观

节物相催各悛改,痴心儿女挽留春。

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阴阴正可人。

点绛唇

元好问

醉里春归,绿窗犹唱留春住。
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

渺渺予怀,漠漠烟中树。
西楼暮,一帘疏雨,梦里寻春去。

[问题]词多富情趣,而宋词多理趣。
请从作品中作者对春逝态度的角度,剖析秦诗之理趣、元词之情趣是如何表现的。

[解题思路]

秦不雅观的《三月晦日偶题》,“三月晦日”,即暮春三月的末了一天,过了这天,意味着季候进入夏季。
春去的伤感,对付情绪敏锐的人而言,不言而喻。
但这首诗,却反其道而行之,写出了新意。
“节物相催”,是自然规律,非人力所能为。
由于新陈代谢,是自然运行的铁的规律!
但那些“痴心儿女”却想“挽留春”,不欲让春归去。
这样写足了人们对春将逝去时的怅惘之感。
为诗的后两句翻出新意,做了充分的铺垫。
后两句,反振一笔,如异峰突起,醒人线人。
繁华似锦(“芳菲”)的春天归去,又有什么值得留恋的呢?那“阴阴”的“夏木”同样“可人”呢!
墨客的乐不雅观、豪放、豁达,跃然纸上!

元好问的《点绛唇》词则表现浓浓的惜春恋春之情。
首句说“醉里春归”,次句“绿窗犹唱留春住”,连绿窗也留春,何况我呢?“问春何处,花落莺无语”,留不住春,不知春归何春,竟无来由地责问落花和黄莺;结句“梦里寻春去”,语淡情深。
现实之春确已逝去,而词人不作绝望颓唐之想,还要到梦境中去追寻。
这种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也正反响了词人年轻康健的生理感情。

[参考答案]秦诗之理趣:作者阐述了时令更替,景致变革乃自然之理,认为春天固然美好,“留春”的痴心儿女对春逝无需遗憾,夏天深幽的树荫也足以怡人。
元词之情趣:作者用“绿窗犹唱”“花落”“莺无语”“烟中树”“暮”“疏雨”“梦”等词语刻意营造春逝之氛围,用“留春”“问春”“寻春”等传达出他对春逝的怅惘意绪。

3

比较炼字

【答题思路】

此类也包括不同诗歌间炼字比较,同一首诗歌不同版天职歧字的比较,不同评论家对炼字的评判比较等。
由于诗歌是措辞的艺术,其形象性、凝练性要靠措辞来达成,以是,品味墨客的遣词造句妙处,便是炼字。

若何炼字呢?首先要长于识别值得炼的词语,一样平常说,诗句中首选炼动词,其次是副词,再次是叠词,末了才是名词。

其次要知道炼字的思维。
诗歌中值得炼的词语的妙处,妙就妙在其形象和凝练上,丰富的内涵凝成一个词语,故而,对鉴赏者来说,我们炼字的过程便是凝练展开,犹如将茶叶泡开一样。

末了,还有养成固定的答题习气(模式)。
所谓的比较,便是分别说出诗中各自词语的妙处即可。
首先是指出该炼的词语(题干已明确的,此步骤应省略),第二步是阐明该词语诗中含义;第三步是指出该词语无有活用、修辞情形;第四步,将该词语放入句中,翻译该句,末了一步(关键),结合全诗的意境和情绪来剖析该词语的表达效果。

【题目练习】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按哀求回答问题。

从军行

李 白

百战疆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

突营射杀呼延将,独领残兵千骑归。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题]这两首诗末了一句中的“独”字都有表现力,但内涵不同,试作剖析。

[解题思路]

“从军行”是乐府旧题,与诗歌内容无一定联系。
这首诗描写了一位大胆无比的将军形象。
首句写他过去的戎马生涯,“碎铁衣”,可见征战韶光之长,战斗之酷烈;次句写面前的境遇,“数重围”,可见危险之极;末了两句写其打破重围、奇路而归。
一个“独”字,便是本诗的诗眼,这一个“独”字似有千钧之力,压倒了仇敌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
对这位老将军的英雄气概,竭尽了赞颂之能事。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孤:孤零零。
舟:小船。
蓑:蓑衣。
笠:笠帽。
这两行的意思是:(在)孤零零的一条小船上,坐着一个身披蓑衣,头戴笠帽的老翁,在大雪覆盖的寒冷江面上独自垂钓。

柳诗写雪景而前三句不见“雪”字,纯用空中陪衬之笔、一片空灵。
待结句出“雪”而回视前三句,便知“千山”、“万径”、渔翁,已全覆盖于深雪之中,而那雪还在纷纭扬扬,飞洒不休。
“千山”“万径”“寒江”“孤舟”“鸟飞绝”“人踪灭”皆为了衬托蓑笠翁寒江“独钓”,一个“独”字,突出了蓑笠翁形象。
而写此形象是为了自寓,表现墨客在长期流放过程中特立独行,不甘屈从的精神。

[参考答案]两首诗末了一句中的“独”是“独自一人”的意思,李诗是说此将领独自一人率领残部打破重围、奇路而归。
一个“独”字凸显了此将领的出众,它似有千钧之力,压倒了仇敌的千军万马,给人以顶天立地之感。
对这位老将军的英雄气概,竭尽了赞颂之能事。

柳诗是说在空灵雪飘的天下,万物皆退缩隐匿,只有此老渔翁独自一人寒江垂钓。
一个“独”字一个“独”字,突出了蓑笠翁形象。
而写此形象是为了自寓,表现墨客在长期流放过程中特立独行,不甘屈从的精神。

4

比较技巧

【答题思路】

鉴赏古诗词,总的说来说是两大块:一是该诗表达了什么情绪(写了什么),一是该诗用什么技巧表达情绪的(怎么写的)。
鉴赏古诗词表达技巧很主要。
所有表达技巧都是为表情达意做事的,都是为了达成诗歌措辞形象、凝练这一实质的。
表达技巧属于文艺理论知识,可惜教科书少有先容,术语较乱,这是语文传授教化的一大问题。

表达技巧紧张包括四个方面:表达办法、修辞手腕、表现手腕和篇章构思(构造)。

详细地说,表达办法有五种:记叙、描写、抒怀制定条约论。
古诗词中表达办法常日用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议论、抒怀(直接抒怀与间接抒怀)这三种表达办法,少用记叙息争释这两种表达办法。
要特殊要把稳描写中的白描。

古诗词用得较多的修辞手腕是比喻、拟人、比拟、双关、设问、反问、夸年夜、对偶、借代等,因篇幅缘故原由,少用排比、顶针等修辞手腕。
这些常用的修辞手腕你得识别出来,且知道其表达效果。

表现手腕范围较为广泛,常用的有借景抒怀、托物言志(象征),反写,虚实结合(想像和遐想),用典故,渲染,衬托,抑扬等。
这些手腕的意思要知道,识记可用顺口溜--“景象反常,点燃衬衣”。
顺口溜记住常见的表现手腕很有实效,拿到一首诗,当感悟不出其表现手腕时,可调出顺口溜,逐一快速对照,这样,你可以立时识别出表现手腕的。

属于构造方面的有句式的倒装构造,篇章中的铺垫、伏笔、照料、悬念、篇末点题、卒章显志、借古讽今等。

识别不同诗歌所用的不同艺术技巧,且能分别指出各自的表达效果,这便是比较技巧。
解答此类题应按照“指明技巧+表达浸染”的格式进行表述。

华清宫

吴融

四郊飞雪暗云端,惟此宫中落便干。

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过华清宫

李约

君王游乐万机轻,一曲霓裳四海兵。

玉辇仙游人已尽,故宫惟有树永生。

[问题]两首诗描写了不同期间的华清宫,请指出二者紧张利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腕,并作简要解释。
[解题思路]

吴融的《华清宫》以小显大,通过学习华清宫中的细枝末节来戳穿荒淫无道的唐玄宗和杨玉环的奢侈生活所加于公民的苦难。
这首诗意境新颖,讽意蕴藉,以宫内宫外冷暖的迥异形成光鲜比拟,造成构造的错落、诗情的跌宕。

李约《过华清宫》抒写昔日君主追求淫逸,将国计民生的大事看得很轻。
结果,兵变作乱,帝后仙游,唯有千年永生树仍直直地长在那里,感叹王朝的兴废。

[参考答案]

(1)两首诗都不得利用了比拟(或对照、映衬)手腕。

(2)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比拟: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
第二首诗今昔比拟: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目前杂树丛生,宫殿荒凉。

免责声明: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以上图文,贵在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