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穿锡城而过的古运河蜿蜒绵长,北起吴桥,东经羊腰湾,西经西门桥,南至跨塘桥,水面宽处290米,窄处仅10米,全程约11公里,是京杭大运河最古老的河段之一。
2014年6月,当京杭大运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天下遗产名录时,拥有“运河绝版地”的无锡,从此有了首个“天下文化遗产”,作为一名无锡人,我为此也倍感骄傲。
每当游历“运河绝版地”上的黄埠墩、蓉湖庄(运河公园)、吴桥、西水墩、茂新码头、锡山驿、清名桥、大窑路、北接官亭码头和三里桥码头等遗址时,其各自张扬的独特魅力和个性,总会让我产生去咏颂它的冲动,由此就有了拙作《古运河遗韵》律、绝一组共15首,试图向众人展现家乡古运河的原生态风貌和其蕴含的历史文化。
一、七绝 • 绝版春意
运河绝版生新意,十里春堤喜客眉。
耳醉唐风吟佛语,眼迷宋雨画荡漾。
注释:佛语 这里指古运河边龙光塔、妙光塔上的风铃声,古诗云:“塔铃译佛语”也。
唐风宋雨指古运河历史悠长。
运河绝版地
唐风吟佛语
二、七绝 • 吴桥
芙蓉古渡风浪急,一架津梁险变夷。
名命吴桥尊子敬,百年造福勒丰碑。
注:吴桥坐落在大运河上,三孔钢铁桥,此处系古芙蓉湖,河阔水深,原为黄埠墩渡口。民国4年冬,上海丝茧业巨头、无锡源康丝厂经理、安徽人吴子敬,到无锡察看厂务,到此渡口,见众人争渡落水,顿生义举之心,慨然出资27000两白银建桥,无锡人为纪念吴独资捐造,故命名吴桥。
百年前的吴桥
三、七绝 • 黄埠墩
两水回环抱绿洲,上苍帝相诵朱楼。
几行柳影摇春水,一顶亭尖立晚鸥。
注:黄埠墩,地处江苏无锡古芙蓉湖中央,旧名小金山,是古运河无锡段中的“天关”。黄埠墩小而圆,面积220平方米,四面环水,素有“大水淹不没,水枯不见底”之说。岛上有寺,喷鼻香火点点,因春申君(黄歇)曾在此疏治芙蓉湖而得名。黄埠墩因“三帝”(吴王夫差、清帝康熙和乾隆)、“二相”(楚相黄歇和民族英雄南宋宰相文天祥)、“一上苍”(明代名臣海瑞)曾经登临并留下诗篇而遐迩有名。
一顶亭尖立晚鸥
四、七绝 • 蓉湖庄(运河公园)
轻烟小雨笼堤树,曲水斜桥绕榭过。
忽有艄公号子起,惊飞林鸟向天歌。
注:蓉湖庄,位在今蓉湖大桥东南堍古运河边,与接官亭弄隔河相对,原为明末顾氏所建,是“与北塘相望”的滨河别墅园林,后归于秦氏所有,清初改为“蓉湖禅院”,后成地名,现为“运河公园”。这里既有代表历史厚度,表示吴文化的芙蓉湖,又是运河工业遗产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典范,是一个集各种文化大成之地。
五、七绝 • 运河公园千步廊
莲蓉风雨诉桑田,图记竹枝生瑞烟。
但见先贤恩浩浩,功名彰在曲廊前。
蓉湖庄(运河公园)千步廊
六、七绝 • 西水墩
闹市蓬莱别样天,祀彰义勇抗倭坚。
刘侯治涝民怀缅,庙塑正堂奉水仙。
注:无锡古运河自江尖渚开始分为二流,一流穿过莲蓉桥,绕城东至羊腰湾;一流向南,与城西梁溪河交汇,再绕城南至跨塘桥,重与城东运河汇合。
在古运河与梁溪河交汇处,位于河心有一个小岛,这个岛便是西水墩,因它位于大运河与梁溪河的分流处,形似转轴,故有“地轴”之称,西水墩也是防守无锡城的一座水关。墩上建有刘候庙,祭奠明末管理无锡芙蓉圩水患,动用库银且变卖家产甚至倾家荡产的知县刘五纬;墩上还设有为保全锡城,与倭寇激战壮烈捐躯的36义勇祭庙。

闹市中的蓬莱岛西水墩
七、七绝 • 茂新码头
兵船出港茂新春,父子扬帆济世真。
递暖清风无限景,心弦轻拨赞贤人。
注:“茂新码头”坐落在西水墩之南,古运河与梁溪河交汇处,是“茂新面粉厂”厂内码头,由厂名而得。
“茂新面粉厂”现已改建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博物馆”,是中国民族工商业发源地之缩影,由民族工商业先驱荣宗敬、荣德生即是1900年筹资创办,原名保兴面粉厂,后改称茂新面粉厂。抗战期间厂房被炸,设备受损,1945年重修,由荣德生之子荣毅仁师长西席出任厂长。 当时生产的“兵船牌”面粉享誉全国,远销英、法等国及南洋各地,其时面粉厂的质料和成品均由此码头载驳收发。
当年茂新码头及茂新面粉厂部分厂房
八、古绝 • 錫山驿当年
门前驿道接苏常,馆后码头阔五丈。
勘合火牌查验急,马蹄舟楫四季响。
九、古绝 • 锡山驿现今
千年古驿依然在,官递功能却不再。
昔日马嘶楫响景,已由歌舞升平代。
注:锡山驿,位在无锡南门外淘沙巷,护城河与古运河的交会处,宋代在此设驿,元代设有水马站,明初废站,置锡山驿。先后设东亭、新安、十里亭、清宁桥、 黄埠墩、潘葑、洛社、五牧、县前、东葑、马墓、龙荡、漳泾等13处铺递。
古代凡须要向驿站要车、船、马、人夫运送公函和物品都要看“邮符”,官府利用时凭“勘合”;兵部利用时凭“火牌”。
隔古运河远眺锡山驿
十、七绝 • 清名桥
运河回水绿萍漂,烟柳风丝分外娇。
要解尘凡忧和恼,清名桥上问春潮。
注:清名桥原叫清宁桥,为单孔石拱桥,位于无锡古运河与伯渎港交汇处,飞架在大运河最具水乡风情的“江南水弄堂”上。明万历年间,由“寄畅园”主人秦耀的两个儿子太清、太宁捐资建造,故取名“清宁桥”,清康熙八年(公元1666年)重修,后因讳道光天子的名字旻宁而改为“清名桥”。

清名桥
十一、七绝 • 百年大窑路
伯渎千年泽世尘,古窑陇草又逢春。
青砖黛瓦今还在,犹见当年弄泥人。
注释:
1、大窑路:在伯渎河与古运河交汇处,现有古窑群遗址108处,保存较为无缺的有十几处。古窑群遗址是明清期间江南砖瓦主要的生产、贸易基地。
明初,当地居民开始挖土、建窑、烧制砖瓦,由于质地好、技能前辈和运河漕运的便利条件,大窑路一带集积了大量的窑主、窑民,并迅速形成为江南地区主要的砖瓦贸易码头。
2、弄泥人:指做坯、运坯、装窑、烧窑、出窑和运输等与砖瓦泥打交道的人。

大窑路部分古窑
十二、七绝 • 北接官亭
月朗星稀起洞箫,囊萤举子尽相邀。
明晨江水流金匮,北接官亭去迎潮。
注释:
1、“北接官亭”位于古运河北塘小三里桥,始建于明代弘治七年(1494年),原址还有迎潮馆、状元坊等建筑。接官亭曾两次遭受劫难:第一次是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和清军在三里桥一带展开激战,兵乱所至,接官亭受到严重损毁。第二次是在1937年年末,无锡遭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大火烧了三天三夜,接官亭与附近商铺一起化为灰烬。到2004年,听闻大运河报告天下文化遗产,由许伟达师长西席出资重修,古运河无锡段这一历史人文景不雅观才得以重现世间。
2、“囊萤”取“囊萤映雪”典故,这里比喻“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
3、金匮、迎潮:北接官亭清代属金匮县,其时古人相信风水,认为每逢江阴长江潮水能够到达无锡的当年,参加科举考试的无锡人必获大捷,并被多次事实应验,因此就有了学子们争相去“北接官亭”“迎潮”的举动,极具吉祥含义。

(北塘)接官亭
十三、七绝 • 三里桥码头
米市延绵不见头,四季石埠泊千舟。
楫声远去波涛静,三里清风瑞气留。
注:“三里桥码头”指老北门到三里桥段的古运河边码头,在这1公里多长的地方,竟有大小粮行80多家。乾隆年间,码头上的粮食吞吐量已达到750万石,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无锡和长沙、芜湖、九江并称为全国四大米市,当时粮食堆栈容量为东南各省之冠,全盛期间,无锡米市常年吞吐量在1200万石。1953年前,三里桥沿河仍为米市的中央地,粮行达到158家,1953年国家实施粮食统购统销,取消粮食自由市场,粮食流利全部纳入国家操持轨道,无锡实行国家有关政策,“无锡米市”成为一个历史名词。

昔日三里桥码头
十四、五律•吟苑公园
门外帆飞直,园藏别样天。
芰荷横古翠,松竹带新烟。
醉耳风吟曲,禅心茗煮泉。
含虚来小隐,自觉一儒仙。
注:吟苑公园坐落于有小外滩之称的运河边,这里是一个小而精细的公园,园内池塘小桥、古树曲径、花草绿植皆满园…。
吟苑一角
十五、七绝 • 锡惠胜境
千年胜迹景常新,泉雅园奇只见春。
塔映瑶池还纵目,翠螺涧瀑醉游人。
注:锡惠名胜区坐落在运河之畔,公园内有天下第二泉、寄畅园、惠山寺等著名旅游景点,是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湖风景名胜区的十四个核心景区之一,是国家重点公园,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诗句中的泉、园、塔、瑶池、涧分别指包括“天下第二泉”在内的九龙十三泉、寄畅园、龙光塔、映山河和黄公涧; 翠螺: 指锡山,如翠色的田螺。
锡惠名胜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