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
在水一方。
这四句诗词出自《诗经·秦风·蒹葭》,我们的先人一张口,一起笔就留下了几千年来难以超越的四言诗。这几句朗朗上口的诗句,便是孩童也能铭记于心。
可是,绝大多数人和我一样,自从记住了这几句诗的那一刻,就认为这是写关于秋日的诗,彷佛所有的考试里也都是这么写着精确答案,直到有时一次听到一位台湾交通大学教授刘龙勋才创造,古代文学不仅仅是文学,还是历史地理学、考古学、气候学等综合的一门学术。我以前对这首诗的理解是如此的偏颇,以至于用一种“概括”的思维,丢失了阅读最主要的一部分,探索未知的乐趣。
一、这首诗是发生在秋日吗?
读这首诗的人,当读到第二句“白露为霜”就在心中打上了秋日的标记。教室上老师们也是如此教给大家的。当然很多威信的著作比如《左传注疏》中,也是如此阐明的。但是,古代文学的意见意义在于探索和推论。
刘龙勋师长西席给我们供应了另一种探索的路径。
他认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四句诗发生在暮春时节。
为什么说前四句写的是暮春而不是秋季呢?我们连续看。
刘教授先从文学角度入手,《蒹葭》是出自“秦风”。
在《诗经》中,有十五国风,紧张是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乡俗民谣,共160篇。这些“风”实在便是每个地方的民歌。秦风,顾名思义便是从秦地选来的民歌了,这些民歌表示了秦人的风尚,也书写着当时秦地的景象特色。
解读前半句“蒹葭苍苍”:
首先,我们要清楚“蒹葭”这栽种物是什么。
名词阐明中阐明,蒹葭是特定成长周期的荻与芦。蒹,是没长穗的荻。葭,初生的芦苇。
也便是说,蒹葭是芦苇或者狄还是幼年的期间。芦苇的成长期便是4月萌芽,5月展叶子。那么第一句写道蒹葭可见是幼年的芦苇了。
再看“苍苍”二字的意思。
《说文解字》中,阐明“苍”字:艸色也。段玉裁表明,引申为凡青玄色之称。
结合半句,我们实在可以知道了它的意思,幼年期间的芦苇也便是蒹葭呈现青玄色。也就可以剖断,是四月份期间的蒹葭了。
当然,有一些人会追问,后面几句也提到了“蒹葭”,那实在是诗歌中“反复”的写作手腕。还有人问,后面写的“白露为霜”怎么阐明,白露是节气,以是不是暮春。
那么我们连续追问,“白露为霜”这句话。
白露这个词,不仅是节气,还是一种景象征象。白露形成的条件是温度持续低落到冰点,可以冻结,这便是冻露,俗称白露。
如果按照白露这个节气来看,那是在8、9月份期间,显然那个时候芦苇不是蒹葭,也不是青玄色。那么这里的白露不能理解为节气了。只能理解为一种自然征象。
那么暮春时节,就没有白露形成了吗?
刚才我们提到《蒹葭》出自秦风,既然是秦地的景象,也便是陕西、甘肃一带的景象。我们探求秦人生活的详细地带,要看考古。
在甘肃礼县考古创造了大堡子山秦义冢。这里是秦族的发源地,秦文化的发源地。在礼县附近还有一条河那是西汉水。我们知道芦苇喜好成长在河边,结合历史地理,所写的内容也就在这一地带了。
甘肃礼县四月份历史最低气温在零下6度,一样平常情形下白天气温高,夜间气温低。也便是说这里四月份是可以涌现零下的气温的,那么具备白露的形成条件。
以上推论可以得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写的是暮春时节了。
二、这首诗“伊人”是谁
这首诗歌中古人对“伊人”的理解五花八门。在当下最盛行的解读便是爱情说了。这个解读是从哪里来的呢?
刘教授见告我们,曾经在《郭沫若诗集》中,有这样一首诗歌《秦风蒹葭》:
我昨晚一夜没有睡觉,
凌晨往河边上去闲步。
水边的芦草依然青青地,
已经凝成霜了,草上的白露。
我的爱人呀,啊!
你明明是住在河那边!
……
郭沫若在用当代诗歌重写《蒹葭》时,将“伊人”写成了爱人。后来很多人便陆续认可这样的说法。在民国之前,文人对“伊人”是其余的认识。
比如杜甫曾经在肃宗乾元二年,公元759年写了一首诗《蒹葭》。
摧折不自守,秋风吹如何。暂时花戴雪,几处叶沉波。体弱东风早,丛永夜露多。江湖后摇落,亦恐岁蹉跎。
他在这里抒发的是一种贤人失落志的情怀,希望得到明君的垂青。那么“伊人”也有求贤说和明智说的说法。
刘教授对“伊人”是如何理解的呢?他认为“伊人”是盐神。
先从几句表述来说: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心。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这样飘忽不定的位置,朦胧而暗昧,这个人一下子在水里,一下子在水岸。
为什么是盐神呢,由于盐在古代十分的主要。有盐就有财富,就能够养马炼铁。古代有一本书叫做《盐铁论》,盐和铁是当时国家经济的命脉。而西汉水那里,实在出产盐。史料记载,生活在西 汉水一带的先民,很早就创造这里的水含盐,并且开始用井盐生产盐。正是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秦人从这里发财。芦苇成长在西汉水旁,那么伊人很有可能便是盐神了。
笔者从读小学开始背诵《诗经·秦风·蒹葭》如今都二十多年了,如果不是由于事情缘故原由要重新去阅读《诗经》,恐怕在我生平中,都认为《蒹葭》是发生在秋日的故事,伊人写的是爱人。毕竟我并不是从事古代文学研究的,从来也没有质疑过。可是当听到不一样的不雅观点又能自作掩饰的时候,才创造古典文学博大精湛,不是一个大略的概括就能得起奥义的。
关注【星期五文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