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北朝期间,佛教禅宗传到了第五祖弘忍大师。弘忍大师在湖北的黄梅开坛讲学,部下有弟子五百余人,个中大弟子神秀大师是众人公认的禅宗衣钵继续人。弘忍大师逐渐老去,想要在弟子中探求一个继续人,于是他让徒弟们都做一首有禅意的诗(即畿子),看谁做得好就传衣钵给谁。
神秀很想继续衣钵,但又担心出于此目的去做诗违反了佛家的无为而作意境。于是他在半夜起来,在院墙上写下一首畿子:“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首诗的意思是,要时时刻刻照顾自己的心灵和心境,通过不断修行来抗拒外界的诱惑和各类邪魔,表示的是一种入世的心态。
当时在寺庙厨房里做杂活的火头僧慧能听到了大家对这首诗的谈论。慧能不识字,但他听别人说了神秀的畿子后,认为这个人还没有领悟到真谛。于是他请别人代笔,在神秀的畿子阁下写下:“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众人看后无不惊异。
慧能的这首诗表达的是一种出世的态度。其意为世上本来便是空的,看世间万物无不是一个空字,心本来便是空的话,就无所谓抗拒表面的诱惑,任何事物从心而过,不留痕迹。这种对佛法的理解与禅宗的顿悟理念相契合。
弘忍大师看到慧能的畿子后,认为其见地比神秀直接彻悟,更符合万法皆空、心自有佛、顿悟成佛的禅宗空无教旨。于是他在深夜秘密地把衣钵传给了慧能,并为其传授《金刚经》。但考虑到慧能出身低微,在寺里只是个舂米的和尚,恐门下众弟子不服,日后会加害于他,弘忍大师便让慧能速离黄梅,南回广东避难,三年内不得出来弘法。
后来,慧能在南方大力弘扬“顿悟见性”的南宗,成为禅宗六祖,对中国佛教的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而神秀则成为梁朝的护国法师,创立了禅宗的北宗,禅宗从此分为南北两派,世称“南顿北渐”“南能北秀”。这首诗也成为了禅宗的经典偈语,流传千古,不断启示着后人对佛法和人生的思考。#古典诗学习创作#